水没开 发表于 2012-4-9 09:20:47

寒暑易,邪风传。起病急,症状险。速灸治,病不掀(3)。高热危,灸大椎(4)。怕风寒,风门关(5)。痰咳喘,肺俞痊。食不洁,易腹泻,肠绞痛,苦不堪。急灸脐,腹中暖,不间断,便自干(6)。脓疮疖,肿热痛。菌感染,病势凶。灸患处,自然平(7)。肺有病,灸肺经,痰浊去,气自通(8)。心有疾,灸后背,气血开,诸症退(9)。肝血瘀,灼肝俞,黄疸消,肋痛除(10。)脾胃虚,食纳减,免疫低,灸中脘(11)。肾病重,灸腰眼,浮肿退,周身暖(12)。便不舒,灸天枢(13)。溲淋漓,寻中极(14)。精不固,关元筑(15)。妇不孕,苦痛经,宫中寒,暖小腹。乳有痞,患处取。经不调,三阴交。胎不正,灸至阴(16)。崩漏恼。隐白好(17)。婴幼儿,苗初长,擅投药,易受伤。灸身柱,促成长,除百疾,保安康(18)。治乙脑,百会烤,火力足,疗效好(19)。结核病,甚烦心,对患处,日日薰(20)。乙肝病,颇难愈,灼肝俞,配三里(21)。患紫癜,取八髎,隔姜灸,效果好.气不足,气海补(22)。血不旺,膈俞畅(23)。肝气上,太冲降(24)。肾水寒,烤涌泉(25)。灸风隆,痰饮行。休息痢,肠俞愈。肠痈凶,阑俞攻(26)。畏寒人,补命门。脊柱病,温督脉。头眩晕,百会薰,拔气陷,力千钧(27)。上星专,清鼻渊(28)。迎香攻,嗅自通。曲池穴,清血毒,诸般疹,一灸无(29)。阿是穴,效最奇,灸痛点,病立愈。心绞痛,寻内关,艾火近,立时安。命将休,关元灸(30)。气欲散,神阙敛。脑卒中,命危急,灸百会,莫迟疑(31)。爱滋病,免疫差,用艾火,固堤坝(32)。诸般癌,最耗人,常灸艾,正气存(33)。欲长寿,灸三里,保健康,功无比(34)。

水没开 发表于 2012-4-9 09:21:00

你求灸,灸救你。健康权,握手里。无病灸,可免疾,有病灸,堪称奇。穴宜少,火宜足。诸多苦,一穴除。(35)不懂穴,不要紧,哪有病,灸哪里。灸从久,莫间断(36)。此一言,值万贯。艾火香,上古传,护万民,登鹤年。

水没开 发表于 2012-4-9 23:58:42

神奇的草药-艾

艾性味苦,辛,温。《本草纲目》:“苦而辛,生温,熟热。入脾、肝、肾经。”

艾气味芳香、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作为中药临床常用来治疗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成药艾附暖宫丸。艾叶炒炭有止血而不留瘀之功,可用来治疗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名方胶艾汤。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艾叶烟薰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至今还保留着五月初五端午节各家各户“插艾蒿,熏艾叶”的习俗。
然而,现在广泛应用,受到人们追捧的是把艾叶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祛病强身。《本草纲目》对艾灸的灸材—艾绒有专门的论述,曰:“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艾做为中药材有很多用途,如果用于艾灸则特别强调要用陈艾,也称熟艾,因为艾叶具有生用则寒,熟用则热的区别,所以日常艾灸要选质优的陈艾绒作原料才有好的疗效。

水没开 发表于 2012-4-10 00:01:28

四大功效 :

1) 温经散寒


艾叶具有苦辛二味,苦辛能宣散,有温通调补之力,故能温经散寒。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血在经脉中流行,依靠“气”的推动。由于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因素,都可影响气血的运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滞,热象不明显的疾病,都可用温通气血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正如《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还说:“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
灸法正是应用艾燃烧发出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因寒所致的气血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2)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环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疾患,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可以缓解各种痛症。

3) 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伤寒论》也有类似的记述:“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危重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急救,如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4) 祛风湿,止疼痛

现代的人们,尤其是白领职业人群,常年生活在空调房间,缺乏户外活动,极易在不知不觉中受寒而产生疾病。俗话说:“百病从寒而起。”寒湿逼入脏腑,寒凝阻络,就会造成很多病痛,如胃脘痛、月经寒痛、四肢凉痛、腰酸背痛、头颈挛痛等。艾灸可以直接将留存于脏腑中的寒气排出体外。如果体内寒气严重的人,灸时可感到有一阵阵的寒气从手心、手指间、足心处排出体外,这种神奇的作用是任何药物所无可替代的

水没开 发表于 2012-4-10 00:03:59

悬灸:

董敏园老师的国家悬灸师考试教材——《悬灸保健技术》里的介绍为:悬灸是一种毫无创伤且具有独特养生、保健、美容功能的灸法新技术。它有着前年的文化底蕴,是传统中医进行内病外治的最佳方法,是纯自然的一种疗法。它以中医“元气”学说为源泉,经络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西医养生理念,用蕲艾为主要原料,配上多种草本植物制成的悬灸艾条,在人体皮肤上方进行边点穴,边悬空灸炷的方法。在悬灸的工程中,施灸者能真切的感到被灸者得“气”后,在体内所产生的一系列传感运行的生理变化。被灸者同时也能真切的感到体内气感循经走脉的感觉。因操作之“悬”和两者感受的“玄”,故名为“悬灸”。

水没开 发表于 2012-4-10 00:05:39

通俗来讲,悬灸也是艾灸的一种,只因为操作手法不同而名之为“悬灸”,悬灸也有不同的分类,比如回旋灸、温和灸、雀啄灸和往返灸,也是因悬灸的操作手法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现代悬灸保健技术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以悬灸保健技术开拓者、上海市针灸学会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董敏园女士为技术领导核心。多年来,在上海市针灸学会专家们的指导关心下,董敏园女士在中医灸法的基础上更完美的把悬灸保健技术与当代养生理念和技法科学地有机结合,开创了经络综合调理新技法。   

      
悬灸保健技术以其独特的、无创、安全、简便的综合技能操作手法,已赢得社区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机构、康体中心、保健中心、美容、美体中心关注和追捧。悬灸保健技术在中医灸法的基础上更完美的把悬灸保健技能与当代养生理念和技法科学地有机结合,综合了按摩、刮痧、推拿、拔罐、点穴等物理理疗手法(适合在非医疗机构中开展的技法),根据人体产生的亚健康状况不同开展综合舒体通络调理。悬灸保健技术被国家劳动部纳入职业技能大典。

从良 发表于 2012-4-10 00:06:25

我经常遗精有什么好方子

水没开 发表于 2012-5-20 16:15:42

从良 发表于 2012-4-10 00: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经常遗精有什么好方子

刚看到 不好意思
水陆二仙丹 可以一用

水没开 发表于 2012-5-20 16:17:41

水陆二仙丹 出处:《洪氏经验集》 本方由芡实末、金樱子膏制为小丸,盐汤送服。
用于治疗肾虚所致的男子遗精白浊、女子带下,以及小便频数、遗尿等症。有益肾滋阴、收敛固摄之功。
“水陆”,指两药生长环境,芡实生长在水中,而金樱子则长于山上,一在水而一在陆。
“仙”,谓本方之功效神奇。
方中芡实甘涩,能固肾涩精;金樱子酸涩,能固精缩尿。两药配伍,能使肾气得补,精关自固,从而遗精、遗尿、带下蠲除。
虽然本方药仅二味,但配伍合法有制,用之于临床,其疗效一如仙方,故称之为“水陆二仙丹”。

水没开 发表于 2012-6-12 13:58:56

Heyjude 发表于 2012-4-7 10: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怎么补脾胃啊 大湿

艾灸可以强脾胃

现代人都阳气不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每个人生来都具有很强的抵御外邪的能力,发挥这种能力的根本是培固自身阳气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 “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长生
针者,刀兵之器,久刺令人气伤。针刺是一种治疗手段,不能用它来做保健。能为百姓人家所用,起到养生保健作用的还是灸法。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大穴,此穴多气多血,主人后天之气。学医的时候,听老一辈的人讲过一个长寿灸法。日本德川幕府时代的江户,有一个习俗,每建成一座新桥都要邀请当地年龄最高的长者第一个踏桥渡河。有一年一座桥建成之后,邀请到一位174岁高龄的老人“初渡”。在举行“初渡”的仪式上,主持仪式的将军问这位老人有什么长寿之术。老人回答道:“这事不难,我家祖传一个方法,每个月的月初,连续八天用艾灸足三里穴,坚持不断,就能长寿了。我现在174岁,妻子173岁,儿孙皆已过百岁。”那位将军听了不胜感慨。灸足三里能长寿也随之广为人知,后来形成了日本的一个习俗。其实日本人灸足三里保健的方法来自于中国,早在隋唐朝时期的医学著作里就有灸足三里治病养生的记载。 《针灸大成》载有“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的谚语,指的是化脓灸,又称为“灸花、灸疮”,用艾条灸灼足三里穴时,灸到该处皮肤起水疱,产生无菌性的化脓,结痂,可以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强壮脾胃,使后天生化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慢性疾病和生死一阳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