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彩墨之春》画展
画展放在文联三楼的两个大厅,参观的人不多(因是最后两天缘故)。布展的前后类别有一定次序,水墨作品占大头,其次油画、水粉画、版画,甚至还有1993年的素描。国画是满满当当布局的居多,传统,保守占去七、八成,这是优点。其中陈林干的巨幅近作,依仗着其老辣扎实的书法功底,阵阵铺设,在整体气势上冲击着人们的视觉,营造出满园香花的景致。吴昌卿、陈雪儿画作则有所不同,显现着文雅恬适之气,画面中传统的“留白”意境深远。王琛大幅墨黑作品有其超前意识,给人大胆、视野开阔的意象,其试图回归笔墨阴阳两色起源的重新拓展,别于其小幅面的画作,促人思考。
不错的油画应是葛向阳的静物类,他的作品规规矩矩,有着力透纸背的效果。《1966年》的波谱艺术味浓郁,这是二十世纪一段中国历史符号在以北京等大城市以外“小地方”的一次难得展示。还有一幅《姐妹》的油画近似“太极”又似“胚胎”的造型,明显流露出人文关怀的温暖。
水粉绘画中张剑平的《过客》、《E时代》在年轻的画家中显现着一种不安现状的探索精神,这种在题材方法上来自身边的关注是难得的,也是开始盛行的。
叶一灿、陈滨的画都有着相应的寄寓——或浅显直白,或隐喻其中。更多默默无闻的作品,由于平时展示少的缘故(有些作品需要一系列的展示才能逐步为观众所接受),不能让观众更多、更深切地了解画家的创作风格,在这里就不展开解读。
而对于国画的一般性赏识:是画法上是否出现多种技法?比如石头的画法,远山可用大写意的泼墨,近距则用工笔。还有构图(即创意上)是否得当?是否符合主题并有独特的思想境界?再一个是线条与用墨方面的,线条是否流畅婉转?墨分五色以后产生的意境能够有多深有多远?而书画同源,书法了得,其水墨绘画定是如虎添翼的。
对于油画的一般性赏识:素描功底是否扎实?色彩运用是否到位?构图是否精准?主题是否突出……
整体来说,这样的画展大致能反映出一个地方美术的整体水平。他七分立足于正统,用三分迎合当代的整体意识是值得肯定的。在中国绘画形态万千的当代,如何在单个个体突破上下功夫,在艺术家新语境的开拓上留有更多的席位,以及为他们准备更多更专业更高的展示机会,这些都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一个更开放的绘画语境和艺术环境,如三月风筝自由飞翔却不断线……衷心祝福《彩墨之春》取得圆满成功!
2009.03.29
[ 本帖最后由 天健 于 2009-3-31 09:12 编辑 ] 油画,徐徐入神。
撩人的春色,即时…… 今年的三月比往年的冷。
回想去年农历3月3一过,我就穿单衫了。
宁海的国画是强项,有潘天寿先生的痕迹,这在老一辈书画家中尤其突出。宁海的年轻画家逐渐显现新景象,这个不能“一味的霸捍”,新时期新宁海新美协主席一系列举措,在开放探索上更前趋~~ 宁海的书画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印制精美的画册,老中青作品不分尊卑同堂展示,艺术形式广泛,这些都是充满自信和积极向上的。 楼主很懂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