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朱国庆拾金不昧,彰显中国国电员工素质
5月8日,读《兵团新闻网》头条新闻《国电职工朱国庆捡到现金12万 苦寻失主六天如数归还》一文,很是感动。因为通讯员董俐利、史宏利和李华国的深入采访和报道,我们得知了国电职工朱国庆捡到近12万元人民币现金,苦苦寻找失主6天后完璧归赵,并婉言谢绝失主1万元酬谢金的拾金不昧感人事情,在国电传为佳话。笔者觉得:捡到12万元现金不动心,这样的事迹不应该仅仅是在国电传为佳话。更应在石河子传为佳话,在兵团传为佳话,在中国传为佳话。连看这则新闻两遍,有两个派生词让我感动许久,一个是可贵的“他人意识”,一个就是朴素的“换位思考”。“国电员工朱国庆从自己承包的29号棉花地里骑摩托车回连队,看到路边有一个布包,他捡起来打开一看,里面装的是一沓一沓的现金,将近有12万元,包里除了现金之外再没有其它任何可以证明失主的证件。‘失主一定很着急,很快就会回来找丢失的钱。’朱国庆说,估计失主不会走远,决定在原地等候。但半个小时过去了,仍没有人前来认领,天又要快下雨了,他便回连队寻找失主,但是连队没有人丢失现金。”从这段文字叙述中,记者分明感觉到了朱国庆那强烈的“他人意识”。捡到钱,朱国庆在第一时间试图找到失主的身份证件;第二是想到‘失主一定很着急,很快就会回来找丢失的钱’,于是,决定在原地等失主半个小时之久;第三,天快要下雨了,他不得不回连队继续寻找失主。从捡到钱的那一刻起,朱国庆满脑子都是失主——他人。这里的“他人”意识,也即社会公德意识。朱国庆用自己的行动模范地书写着社会公德!文章继续写道:“为防有人冒领,朱国庆拨打了‘110’报警电话,请求警方帮助查找失主,并妥善保管这笔捡到的现金,直到第6天后失主来认领。”这样找失主更科学,拾主的法律意识跃然读者心中。
故事远没有结束,我们再来看看朱国庆那朴素的“换位思考”吧。从文章介绍看,朱国庆的家庭并不富裕,自己也有病。最要紧的是朱国庆在十几年前有不慎丢失2万余元现金的经历,妻子于今年春节期间也不慎丢失过4000余元现金。他们在丢失现金后有着焦急的心情,也企盼丢失的现金失而复得。有的人因为自己丢过钱,捡到了钱认为理所当然归自己所有,而朱国庆因为自己有这样的经历,遇事迅速做了换位思考,假如丢钱的人是我自己呢?所谓的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换位思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我们人人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因为换位思考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互相宽容、理解,多去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朱国庆的话是多么朴素而又感人呀:“当时我也没想什么,就是觉得这个钱不是我的,丢的人肯定很急,不该是你的东西就不能拿。” “这个钱不是我的,我不能拿,尽管我很需要钱,但不是我的,我不能拿!丢钱的人肯定很着急。”到这里,朱国庆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把他人意识这种社会公德和换位思考这种思维方式,演绎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
朋友们,假如我们的社会再多一些朱国庆这样的“他人意识”和“换位思考”,我们的社会是不是会更和谐,更温馨呢? 已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