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打酱油”是怎么回事吗?
最近我在论坛里,老是看到人过留名的用“打酱油”搪之。不知是否有人知道“打酱油”的典故?话说从前有户人家家境清贫,只有一屋一床一灶,但家有三口一夫一妻一子。某日夫妻兴起,欲行房事,怎奈有子在屋。于是夫递子一碗一钱,说“打酱油去。”子因有余钱可入,欣然前往。路人有问该子,子答“打酱油。”路人听后皆知其父用意,大笑之。
要知用碗打酱油,对一个小孩来说,这一路上不好端啊,得慢慢走,要不容易撒啊。这一来回,干事不是够从容吗? 网络用语
网络上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就用此话回帖而已,相当于“路过”。
一种在天涯十分流行的对现实无奈的术语,道义上强烈关注某事,行为上明哲保身,受压抑的轻微呼喊,朝野都能接受的行为,属于“非暴力不合作”幼稚阶段的行为。
所谓“酱油党”的宣言
打酱油是一个态度,所谓的沉默的大多数,所谓的“非暴力不合作”;
打酱油是一个生活,既不是简单的路过,也不是单纯的看热闹;
打酱油是一种娱乐,冷眼旁观他人的喧嚣,静静品味自己的沉默。
再议“打酱油”
“打酱油”这个词语便在网络上迅速窜红,成为一种幽默的托辞。后来,网友用“打酱油”回帖,相当于“路过”的意思。
“打酱油”成为流行网络术语,对其语义试做阐释——虽在道义上确实关注某事,对此也有明确看法,但或明哲保身,或不屑回应,遂以“打酱油”为托辞敷衍塞责。表面上无可奉告,其实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正是:“事不关己不开口,专心一意打酱油。” 您说的网络新意,我想告诉的是本来的故事。
正像“可爱”,本意是你很讨人喜欢,而网络新意是“可怜没人爱”。
你真的很可爱啊。
[ 本帖最后由 独行客 于 2009-6-22 14:22 编辑 ] 票过票过票过票过票过 打酱油 [ dǎ jiàng yóu ]释义:2008年初,当广州电视台在街头随机采访市民时,问及“请问你对艳照门有什么看法?对陈冠希等明星又有什么看法?”某男子从容应答:“关我X事,我出来打酱油的??” “酱油男”、“酱油族”等网络用语也因此派生。后来,网友用“打酱油”回帖,相当于“路过”的意思。其语义暗含,虽在道义上确实关注某事,对此也有明确看法,但或明哲保身,或不屑回应,遂以“打酱油”为托辞敷衍塞责。表面上无可奉告,其实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
点评:这是个话题空乏的时代,冷不丁一句没啥实质内容的话就流行了,可见人们的无聊程度。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来分析,这种恶搞,可谓对于“娱乐至死”的反讽。
例句:事不关己不开口,专心一意打酱油。 打酱油 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 打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