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恶化威胁人类健康
今天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近日有报道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50年后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可能沉没;2050年全球将有1.5亿“气候难民”被迫背井离乡。对于我们而言,气候变化也绝不只是天气更暖和那么简单,而是从各个角度关联着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全球气候系统对生命的延续起着关键作用,气候与健康、安宁息息相关,因而全球气候变化终将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作为一种全球现象,气候变化对健康的综合影响将不均衡地分布于全球,并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其中发展中国家人群,尤其是小岛国家、干旱和高山地区以及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人群更脆弱。 极端天气增加
全球气候变化首先导致了全球平均气温的持续升高,并导致局部地区的气候反常,极端高温、干旱、洪水、飓风等气候事件频繁发生。这些自然灾害既导致了大量人群死亡和大规模伤害,也通过住所毁坏、生活条件的变化、人口迁移、水源污染、食物缺乏等途径影响人类的健康。自然灾害后,生态环境的改变也是造成各类虫媒、肠道传染病流行的重要危险因素,间接影响人群中疾病发生的频率。
极端天气会对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不利,导致死亡率在短期内升高,而老人、儿童和其他脆弱群体更容易受到极端气候的影响。
大气污染加重
气候变化决定空气污染物的发展、传播、分散和沉积。某些天气模式可以加剧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从而提高一些污染物在城市的水平。
大气中的污染物质,使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和眼睛炎症的发病率升高。有研究显示,高浓度城市空气污染状态导致人群中肺炎、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过敏性鼻炎和其他呼吸道疾病患病率明显增高,同时入院率和死亡率也会进一步增高。
威胁食物安全
气候变化还通过影响食物的安全、虫媒传播疾病、经水传播的传染病等方式间接影响人类健康。公共卫生事件的增多证明,高温更容易使食物变质污染,如腹泻和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明显增多。地表水的质量、数量的改变也可能影响腹泻病的发病率。腹泻病既包括由细菌如霍乱弧菌、志贺氏菌和伤寒杆菌引起的状况,又包括隐孢子虫病、贾第鞭毛虫病、阿米巴病等寄生虫病,还包括甲型肝炎等病毒性疾病。洪涝可以引起公共水源被细菌和寄生虫同时污染,干旱能够提高有限水源内细菌的浓度。
虫媒传染病扩散
许多疾病都对多变的气温和降水量非常敏感,全球气候变化还带来一些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平均气温升高、湿度变化、降水量变化和其他气候变化将改变虫媒传播疾病的空间分布和传播周期,影响或扩大其分布的地区范围和周期,可以在一些地区导致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复苏或季节分布的改变。
当前我国虫媒传染病的三大流行趋势是:新的病种不断被发现,原有流行区域不断扩展,疾病流行的频率不断增强。例如,气温升高将提高传播疟疾、登革热和黄热病的蚊类繁殖能力,并缩短病原体在生物媒介内的生长周期。再如,疟疾发病通常仅限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升高的温度可以使疟疾传播区域向更高海拔和更高纬度的无病区域扩散。
公卫负担加重
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现状是,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双重负担仍非常明显。一些重大传染病如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的流行态势仍十分严峻,一些急性传染病如霍乱、狂犬病等在全国局部地区的疫情呈反复或上升趋势。而一些新发传染病,如SARS、禽流感,则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威胁。
此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害80%发生在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成为中国城乡居民的第一位死因,并且在持续增加。因此,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我国人群的健康,会进一步加重疾病给社会和经济带来的负担。而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卫生资源与人力资源也存在很大不足,社会老龄化和流动人口问题日趋凸现,相应的公共卫生体系尚不健全,公共卫生应对能力尚不适应需求。
基于以上气候变化背景和公共卫生现状,我国人群健康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潜在威胁较大,所受影响也将存在很大的地域不平衡性。同时因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公共卫生应对能力也不均衡。要防范气候变化对健康的不利影响,从国家、卫生部门到每个公众都需要有所作为,才能减慢气候恶化的脚步,减少其对我们健康的影响。 链 接
世界气候大会的十大焦点问题
一、为什么哥本哈根会议很关键?
全世界只有联合国气候大会这一个专门为建立新型低碳社会和避免科学家最糟糕的估计变为现实而进行首次重大转变的渠道。今年的哥本哈根大会将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
二、为什么新协议的达成至关重要?
目前唯一规定每个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额的《京都议定书》将于2012年失效,所以一份新的协议急需在今年达成,这样国际社会才能为2012年以后执行新协议做准备。
三、会议怎样才能算得上成功?
哥本哈根会议必须在四个关键问题上清晰明确,即工业化国家减排额的中期目标是多少,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如何对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适应不可避免的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进行财政资助,如何建立一个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的机构。
四、最后议定书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法律形式?
一旦主要的政治问题得到解决,那么哥本哈根达成的最后议定书的法律形式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五、哥本哈根如何就《京都议定书》进行改善?
两者主要的不同是,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额目标必须与科学机构设定的额度保持一致,即到2020年平均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25%~40%。而发展中国家必须致力于到2050年使世界范围内的排放量减少至少50%。
六、发达国家是否接受排放上限额?
在两年前的巴厘岛气候大会上,国际社会要求工业化国家必须接受减排额目标。而发展中国家除非获得来自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否则他们只要在遵循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限制排放额即可。
七、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关注的焦点是什么?
发展中国家关注的焦点是他们将会被强制接受不利于他们经济发展和束缚与贫穷作战的手脚的协议。发达国家则害怕发展中国家不用遵守减排规定,而他们又不得不资助发展中国家,这无疑加剧了竞争。
八、发展中国家在协议的商讨过程中担当了什么角色?
据估计,到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会上升55%。在此之前,对全球能源供应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将达到22万亿美元,其中近一半投资用于发展中国家。即使工业化国家今天就停止排放温室气体,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量大幅度提高也很难使平均气温上升维持在2℃的范围内。
九、为了避免气候变化带来最坏的影响,预计成本为多少?
2020年大致的数字为2500亿美元。当然,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成本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十、目前的全球经济衰退是否会影响到关于气候变化的新的全球协议的达成?
目前的经济危机将可能对应对气候变化之战造成影响,但是像中国和美国等国已经以经济危机为契机,来改变发展策略,向绿色经济转移。 知识点
2℃的考验
“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最大威胁”、“忽视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应像18世纪从事奴隶贸易一样受到道德谴责”、“减排不利可能引发全球健康灾难”……在如此严峻的背景下,哥本哈根会议被誉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它的官方名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一两代人面临的最严峻、最深远的挑战。
科学家预测,随着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到本世纪末全球升温范围将在1.1~6.4℃之间。更令人震惊的是,从最新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速度来看,地球已经开始朝着6~7℃严酷升温的方向发展,大大超出2℃的地球生态警戒线,几乎宣告了生态系统的死刑,世界处在毁灭性的气候混乱状态边缘。人类的底线是要把全球升温控制在2℃甚至更低。一旦超过2℃,全球变暖就会完全无法逆转,那时即使想采取补救措施也没有机会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全世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上升的趋势必须在2015年前得到扭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