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
(1)职业病的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是工程控制,主要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及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简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控制,还包括对现有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和三废治理、控制各种有害因素,减少危害和污染,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工作环境,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第二级预防是对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职业性疾病损害,早期鉴别和诊断,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合体检资料,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程度,控制职业病危害,加强防毒防尘、防止物理性因素等有害因素的危害,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第三级预防是对职业病病人的保障。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保障职业病病人享受职业病待遇,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2)生产性粉尘的危害预防与控制①粉尘的性质:为了有效的控制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必须掌握粉尘的性质,以便根据卫生的要求,结合产尘源特点和生产工艺,有针对性的采取防尘措施。粉尘的分散度:粉尘是由粒径不同的尘粒组成,粉尘的分散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粉尘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粉尘中微细颗粒占的百分比大,表示分散度高,粗颗粒占的百分比大,表示分散度低,分散度高的粉尘不易被除尘器捕集。粉尘的密度:指单位体积内粉尘的重量粉尘的粘附性:指粉尘尘粒间相互凝聚的能力,粉尘的粒径越小,粘附性越强。粉尘的荷电性:由于尘粒间的摩擦、碰撞和吸附使粉尘具有荷电性。粉尘的湿润性:粉尘是否容易被水湿润,对除尘器的效能有很大影响粉尘的燃暴性:有些粉尘(如镁粉、炭化钙粉)与水接触后会引起自燃或爆炸,有些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若存在着能量足够的火源,也会引起爆炸。②粉尘的危害:对人体的危害:生产过程中,有尘作业工人长时间吸入粉尘,能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病变,硬化,丧失正常的呼吸功能,导致尘肺病。尘肺病是无法痊愈的职业病。此外,部分粉尘还可以引发其他疾病,如造成刺激性疾病(沥青烟尘、石灰、皮毛引起的皮炎),急性中毒(如铅烟、锰尘等),致癌率增高(如石棉、放射性物质粉尘)。影响粉尘的致病因素:粉尘的沉积量、粉尘的致病性、吸入量。1)、粉尘在肺泡里的沉积量是发生尘肺病的首要条件,粉尘粒径越小、表面活性越大、所带电荷越多、越容易在肺泡内沉积。2)、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不与其他元素化合物结合在一起的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发病时间越短,病变发展越快,危害越大。3)、粉尘的吸入量,作业场所中粉尘的浓度越高、有尘作业的劳动强度越大、接触粉尘的时间越长,粉尘的吸入量就越多,越容易得尘肺病。对生产的影响:(1)、对产品的质量、精度的影响(2)对设备的影响,增加转动部件的磨损,(3)造成材料的消耗等对环境的影响: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③生产性粉尘尘源分类根据尘源产生特点及生产工艺、生产设备,通过对现场的观察,归纳为3类:1、机械振动性产尘:由于机械振动,使机械设备内、外产生压力差,而造成粉尘飞扬。如卧式破碎机进料口和卸料口。2、机械高、低速旋转型产尘:机械部件的旋转带动风速,使周围空气形成旋转气流,造成粉尘飞扬。3、物料运动型产尘:物料借助自身的重力,由上而下坠落,造成的粉尘。④预防与控制技术防尘对策需要对工艺、工艺设备、物料、操作条件、劳动卫生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等技术措施进行优化组合,采取综合对策。综合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和管理措施。技术措施是关键,是控制、消除粉尘污染源的根本措施,组织措施和管理措施是技术措施的保障。防尘综合措施主要包括:宣传教育、技术革新、湿法防护、密闭尘源、通风除尘、个体防护、维护管理、监督检查。最终落实到八字方针,即“革、水、密、风、护、管、教、查”。⑤粉尘危害的主要行业矿山开采:生产性粉尘主要有矽尘(游离二氧化硅)、煤尘。井工开采采矿工序落煤、装煤、运煤、支护和顶板管理;掘进工序凿岩、爆破、装岩、运输和支护;运输产生的粉尘。露天开采工序凿岩、爆破、粉碎、运输。此外,还存在高温、噪音、有毒有害气体等职业危害。制造加工:主要危害是电焊作业,包括粉尘、有毒气体、高温、电弧光、高频电磁场。电焊烟尘的成分因使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焊条由焊芯和药皮组成,焊芯除大量的铁外,还有碳、锰、硅、硫和磷等;药皮内材料主要有大理石、荧石、金红石等。(3)生产性毒物危害预防与控制①生产性毒物的概念生产过程中生产和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和废渣中存在,其形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②职业中毒发病过程的病型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所致,多数由生产事故或违反操作规程所引起。慢性中毒,毒物长期、小量进入肌体所致,绝大多数是由毒物的蓄积作用引起的。亚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介于以上两者之间,是在短时间内有较大量毒物进入人体所产生的中毒现象。③常见的职业中毒金属与类金属中毒有机溶中毒刺激性气体中毒窒息性气体中毒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高分子化合物中毒农药中毒④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治理措施生产过程中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如下:密闭、通风排毒系统局部排气罩排出气体的净化个体防护⑤职业中毒危害的主要行业油漆作业:油漆作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是吸入了有机溶蒸汽,各种油漆都是由成膜物质(各种树脂)、溶剂、颜料、干燥剂、添加剂组成。普通油漆通常用汽油作溶剂,环氧铁红底漆含有少量二甲苯,侵漆主要含甲苯,也有少量苯。喷漆(硝基漆)及其稀释剂(香蕉水)中含有多量苯或甲苯、二甲苯,在无防护情况下喷漆,作业场所中的苯浓度相当高,对喷漆工人危害极大。粘胶剂:粘胶剂是把材料粘合在一起的物质,其具有应用广、简便、经济、效益高等许多优点,目前,我国粘胶剂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已经主要从木材加工、建筑和包装等行业扩展到了服装、轻工、机械制造、航天航空、电子电器、广告宣传、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邮电、仓库等领域,成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化工产品。粘胶剂的种类很多,按化学组成和性能分为高分子类、纤维素类和蛋白质类,危害包括皮肤损伤、刺激作用、窒息、肺部疾病、神经系统影响、生殖中毒、肝脏损伤、心血管损伤、造血系统损伤、致癌性。机械制造:主要有铸造车间的生产性粉尘,高温及热辐射、有害气体,如熔炼金属与浇铸时产生一氧化碳以及噪音等。锻造车间的高温及热辐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有害气体以及噪音、振动等。热处理车间的加热炉的高温及热辐射,高频电炉可造成高频电磁场危害。金属和矿物粉尘、焊接、电镀及喷漆涂装等作业。木制家具:木质家具制造主要有以下六道工序开料、拼板、加工、打磨、喷漆和晾漆。其中,开料、加工、打磨三道工序会产生大量粉尘和噪声;拼板、喷漆、晾漆三道工序会产生大量化学毒物。木质家具制造企业作业现场存在的化学毒物。一般存在31种化学毒物,其中高毒物质4种,主要是苯、甲醛、苯胺和二异氰酸甲苯酯;一般毒物27种,主要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乙酸丁酯、氯甲烷、甲醇、丙酮、乙酸乙烯酯、乙酸乙酯等。对人体产生的危害苯:属于致癌物质,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能够引起头晕头痛、昏迷抽搐、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甚至死亡等。?甲醛:属于致癌和致畸物质,对人体各种细胞均有损害作用。能够引起头痛、心悸、支气管哮喘、肺水肿、口鼻腔糜烂、鼻咽癌等。苯胺:主要损害造血系统、泌尿系统。能够引起溶血性贫血、膀胱炎、肝炎、尿道癌、前列腺癌等。二异氰酸甲苯酯:主要损害呼吸系统,能够引起紫绀、哮喘、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等。7、物理因素危害的预防与控制物理性危害是指高温、低温、高湿、高气压、低气压、噪音、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辐射等物理因素对人员、设施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常见的物理因素危害的预防控制措施如下:①高温危害预防控制。合理布置热源,隔热,加强通风换气,加强个体防护。②噪音危害预防控制。吸声,消音,隔音,隔振,卫生保健措施。职业健康监管常用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23号令)《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第27号令)《职业病目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00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002)《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00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7203--200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