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天下 发表于 2015-2-5 08:17:31

宁海深甽十月半真君大帝的由来



导读:一位宋朝的民族英雄,死后缘何成了众人敬奉的真君大帝?而原本在新昌的真君大帝神像,为何留在了深甽?之后又如何成为西佑寺这所佛教寺院的护法神?对于真君大帝的诸多传奇,小编搜集了一些史记资料,为你一一解读这一江浙地带的著名民间信仰人物。

      真君大帝,本名宗泽,浙江义乌人,是宋朝的抗金元帅,不仅曾十三次与金兵作战,连连告捷,令金人畏之,称其为宗爷爷,更能慧眼识英,为另一爱国名将岳飞的知遇之师。无奈后被王善潜等主和派所抑,郁愤成疾,疽发于背,病死于扬州。宗泽其人其事,稍有历史知识者均耳熟能详。他临终之际犹不忘光复大业,反复吟咏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以明志,而后三呼“渡河”而亡的悲壮场景,脍炙人口,千古以往,令人感慨万端。

    那这位民族英雄宗泽何以成了真君大帝?这当与清初的“文字狱”有关。满清系女真(金人)后裔,宗泽一生抗金,立庙供奉他自然要避嫌,于是后人则巧以“真君大帝”的面目出现,连姓也改为“石”,成了“石老将军”。后人东崖氏有诗曾曰:“清朝冤狱惊天地,宋室英雄改姓名。”就这样,历史上确有其人的民族英雄,转而以神的面目出现了,这在史册与地方史志均有记载。
       而西佑寺的真君大帝“冕冠蟒袍,赤面金身,刻画的正是宋东京留守宗泽元帅之容”。自那时起,真君大帝,在江浙,尤其是在新昌,于群众中形成了广泛的信仰。有人说这是一种英雄崇拜,其实这种“英雄崇拜”事实上更是“道德崇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缺少凛然的民族气节,自然也决不能缺失这样的崇拜对象。除去对宗泽的个人认可,更可理解为是一种意蕴深厚的文化现象,亦是民族意识的体现。

       现今虽然宁海、奉化一带多处庙宇也供奉着真君大帝,然其中知名度最高、历史最悠久,亦是众人认为最灵验的,当数坐落于宁海深甽法雨山西佑寺的真君大帝。读到此处,一定会有疑问,这真君大帝为何会留在深甽西佑寺这座佛教寺院呢?相传清末民初年间,真君大帝出巡,新昌当地信众抬着真君大帝神像一路向东巡行,欲往宁海,途经深甽的时候,原地休息,接受深甽百姓的膜拜。待休整之后再想抬起神像继续前行时,却发现原本二三十公斤的神像,变得格外承重,众人无法抬动。大众议论纷纷,觉得真君大帝与此地百姓有缘,就把真君大帝神像留在了深甽,并特意为其盖庙,即隔水庵。
后文革时期,隔水庵遭到破坏,并被迫改为了锯板厂。为避免真君大帝神像亦遭厄运,村民遂将神像悄悄地藏到高山上的西佑寺。文革过后,随着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各地寺庙重兴,村里遂选了四位壮实的村民,想把真君大帝神像从西佑寺重新迎请到隔水庵供奉,可同样神奇的事情再次发生了,此时神像变得沉重无比,四位村民用尽全身的力量,真君大帝神像却纹丝不动。莫非是高山清净好修行,真君大帝想留在山上精进用功,拥护这所宋朝的古寺?为此,大众也不敢勉强,只好作罢下山,重新另塑真君大帝神像。
       自此以后每年都有很多因真君大帝灵验而慕名前来的香客,朝拜这尊供奉在西佑寺护法神殿的真君大帝,甚至有很多是因梦境而来。虽然众人所求不同,然真君大帝外现神相,内怀菩萨心,凡在他能力之内的事情,皆能一一满愿。尤其肯发心改过迁善,积德修行,拥护佛法之人,所祈求的愿望最易灵验。

快嘴评天下1 发表于 2015-2-5 18:04:5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宁海深甽十月半真君大帝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