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嘴评天下1 发表于 2015-3-30 07:42:12

穴位“热”起来 治病又养生

针灸是中医临床很常用的方法。除传统针刺以外,历代中医还逐渐发展了火针、温针灸等温热疗法,加强针灸散寒通经的效果。近日,记者就专访了一位八十多高龄、创制“电热针”新型疗法的名老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夏玉卿教授,听她介绍如何让穴位“热”起来,防治各类疾病。记者:夏教授您好,请问“电热针”是一种什么样的疗法,您创制电热针的灵感来源于何处?夏玉卿:电热针疗法是在1979年推向临床的,目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简单来说,电热针就是将装有发热装置的针刺入皮下穴位,寻得“针响”(酸麻胀痛感)后通电,使针体温热刺激腧穴,起到舒经活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功效。我国传统针灸就有“火针”疗法,用火将针烧热后刺入皮肤,治疗局部肿块或疼痛。但火针虽有温热作用,温度却不稳定,既容易烫伤皮肤,又温热作用不持久。我们就想到通过电热的方法避免这些缺陷,使疗效翻倍。临床证明,电热针对于老寒腿、肩周炎、肌肉萎缩等风寒湿证,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免疫功能疾病,以及胃癌、食道癌、宫颈癌等癌症,治疗效果都很好。记者:同样是温热刺激,电热针疗法相比于温针灸、现代激光针灸和微波针灸,又有哪些优势呢?夏玉卿:温针灸是将露出体表的针端加上燃烧的艾绒,将热从体外传到体内,热感只能渗透到皮下1毫米左右。激光针灸和微波针灸更是只能刺激表皮。而电热针的发热源是针体,它是国内首创的、能够将热量从人体组织内部向外扩散的方法,热感能在穴位渗透到皮下10毫米,既能保证体内的温度(38℃左右),又不易引起体表的灼伤。现代有很多温热疗法,如汗蒸、高温瑜伽,甚至用药物让人体发热,在我看来,都没有将热量渗透到有效的作用点上,反而消耗了体力和精气,对身体造成伤害。记者:您在临床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一般采取怎样的治疗思路,常取的经验穴有哪些?夏玉卿:像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等难治疾病,西医的办法就是用激素。中医则是通过针灸来疏通经络,改善免疫功能,具体到脏腑,就是补益肾和脾。我在临床治疗疾病时,常选取肾俞、太溪等肾经穴位,以及三阴交、足三里等脾胃经穴位,通过经络脏腑的调节功能,使之阴阳平衡,让疾病容易康复。通过针灸配合白花蛇舌草、山慈菇、半枝莲等中药治疗,一些晚期癌症都得到了有效改善,或让患者实现了带瘤生存。记者:日常生活中,您又是如何进行自我保健的呢?
夏玉卿:上世纪60年代,我在东北的冷库卧冰研究冻伤药,落下了老寒腿的病根。从那以后我每天都会自己扎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就这样慢慢调理好了。足三里是胃经上的多气多血之穴,我们曾做过研究,针刺足三里可将免疫力提高2~3倍。日常生活中,每天用艾条灸上10分钟,既能治病又能保健。此外,我还常将足三里与三阴交(内踝上三寸)和曲池(肘横纹外侧凹陷中)两穴相配伍,作为防病治病的最佳选穴。每天轻柔按摩10分钟,诸如花粉过敏、海鲜过敏、高血压、高血脂、月经不调、睡眠障碍等亚健康状态都可以得到改善,甚至痊愈。如果遇到腹泻、牙痛、中风、面瘫等急性病,还可以配合按揉合谷穴(虎口处)来缓解。我曾有一位老师,在做报告时突发急性肠炎,腹泻不止,于是他出门买了包烟,一边演讲,一边用烟熏灼自己的合谷穴,就这样坚持了4个小时,没再腹泻。穴位按摩是安全有效的,但应注意两点,一是要每天坚持,二是要注意力度。在中医按摩中,轻刺激是补,重刺激是泻,目前临床中约有80%的患者需用补法,20%的人需用平补平泻法,只有极少数的人(休克、高烧、惊厥等)需要用泻法,因此在穴位按摩时,应当遵循轻柔和缓的原则,不要过分追求酸痛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穴位“热”起来 治病又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