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无选择 发表于 2015-4-6 11:22:15

申请执行需走出“误区”

    执行人纳入最高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当然,程序终结后不是说法院就不管了,每个月法院都会对这些程序终结的案件进行回查,只要发现新的财产线索,执行将重新恢复和进行。  因此,为防止被执行人故意隐匿或转移财产,提高执行成功率,执行法官向申请执行人提出了两个建议———申请“诉前保全”和“诉讼保全”,即在诉讼前和诉讼过程中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查封被执行人的财产。去年6月,宁海法院审理了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涉案标的100余万元。由于在该案诉讼阶段原告提出申请诉讼保全并提供担保,法院经审理后依法冻结了被告140万元工程款。判决生效之后,因被告未按期履行,原告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最终该笔冻结款项顺利执行成功。  欠债不还的被执行人是履行法律义务的主体,应该遵守法律,尊重法院判决,在法院判决生效后主动直接把欠款归还给对方,或主动向法院申报财产,积极配合法院执行。如果确实经济困难,无力偿还欠款,也应主动与对方达成谅解,避免因拒不履行或拒不申报财产而被司法拘留,并带来其他一些不利法律后果。  此外,当被执行人确实无力履行,申请执行人生活困难时,申请执行人可以申请司法救助,获得适当补助。去年,宁海县人民法院共向生活困难的申请执行人提供了50万元的救助款。  误区之三:未对被执行人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就是执行不力  执行工作属于民事性质,强制执行的对象是被执行人的财产和行为,这是强制执行的性质决定的,一般情况下,不能以被执行人的人身作为执行对象,不能以拘押其人身作为促使履行义务的手段或者代替履行义务。  在一些执行案中,法院会采取拘留措施,但拘留是有条件的,只有被执行人存在阻挠、妨碍执行的行为,或者有财产却拒不履行时,法院才会采取强制措施。根据法律规定,在民事执行中,对于有关重大事项可以采取的强制措施的种类与强制程度,远不能与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相比。如经法院调查或当事人提供线索,被执行人确属存在上述行为,将对其采取司法拘留十五日以下的强制措施,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将依法移交公安机关予以侦查。  被执行人陈某在拆迁过程中,因委托儿媳出面帮其办理相关手续私自领取了补偿款170余万元,经法院认定,其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依法判处陈某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    来源:宁波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申请执行需走出“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