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才是父母慢养的过程——智慧父母的选择
其身正,有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做好父母的前提。 智慧的父母一般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
1、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的基础,甚至胜过教育。父母与孩子关系的好坏,决定着教育的难易及成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主要在于“定位”
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庇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处理和孩子的沟通,与孩子保持健康良好的关系。孩子想要做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这需要父母的支持和鼓舞。对他们来说,坚持下去的勇气,往往来源于父母对他们的信任。 首先,学会倾听。有时你并不同意孩子天真的想法,但你应该尊重他们,让他们把话说完。很多事物在孩子生活中显得很重要。当你对他们的行动给予认可的时候,他们会感觉到你的支持。许多时候,并不需要做父母的说多少话,需要的只是静静地倾听,然后适度地点拨。 其次,做事有规可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们有些行为出乎你的意料,那可能是你平时没有跟他们说清楚,对他们的行为没有一个基本的规范。作为父母,你应该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正确的指导,一旦你的孩子行为不当,你就应该耐心地教育他们,但不能硬邦邦地责备他们。 另外,父母不要轻易替孩子做这做那。如收拾书包,应要求孩子在前一天晚上就将书包整理好;给孩子提供分门别类放东西的地方,而不是帮孩子把东西都放好,引导孩子快乐的分类整理自己的东西。 当孩子年龄稍大一些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计划,把每天要做的事写下来,放在显眼的地方,帮助孩子记住事情。
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无法替换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气力,即“拉拉队”的气力。 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恰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面对失败,在困难面前做孩子的朋友。
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熟悉自己才能击败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熟悉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作为父母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做” 而不是“说”。 你的孩子需要你在每一天生活中做出榜样。你不仅应该为人正派、上进,更要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以自己的行为告诉他应该怎样为人处事。如果你做错了事情,你应该向孩子道歉,这是维护父母形象的最好办法。 孩子可能会做错一些事情,这时作为家长的你一定要和孩子在一起,共同分担压力,弥补过失。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进步,认识自我,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势”,转而和父母沟通。 人们常说: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好比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是人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2、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播种行动,收货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行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假如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断送孩子的未来。大量事实证实,习惯是一种顽强的气力,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低出发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反馈,勤矫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有的孩子总是丢三落四,看起来是小毛病,作为家长要让孩子因为自己粗心大意而吃些苦头。例如:孩子已出门走到半路想起将什么东西忘在家里了,家长不要替他去取,让孩子自己回去取,即使是迟到,都要让孩子记住这个教训。 也可以用过度纠正的方法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记忆能力。在孩子小的时候,从日常生活中微小细节上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比如:和父母一同出门前,让孩子帮助父母检查要带的东西;上幼儿园前从头到脚检查自己,看看还缺什么东西没带;当孩子忘记了某件事情,不要马上提醒他,让自己回忆等。
通过习惯培养锻造品格
教育如同海上行船,必需按准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淹没的危险。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通常很难落实到详细的操做上来。研究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老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高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锻造。
3、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
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往往有自已的独特性。孩子兴趣的发展和表现,往往是他天赋和素质的先兆。家长要经常问一问孩子的兴趣是什么,要引导孩子不断发展兴趣。 有位学者曾把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向上的积极性比作父母撒在孩子心田里的一粒小小的火种。当父母将这粒火种在孩子心中点燃的时候,就像面对需要点燃的一堆柴草,小小的火种落在上面,风大了就会吹灭,风小了燃不起来,柴草太紧了不透风,太松了又聚不起火,柴草潮湿了还不行,这时候,你要小心呵护这小小的火苗,要“哄”着它一点点燃起来,旺起来,最后成为熊熊烈火。
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 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可能是他乐意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涂抹,看着五彩的线条在纸上延伸、扩展,他的思维、想象也跟着任意遨游、旋转;也可能是老师经常表扬他,虽然他画得并不怎么样。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 首先,多表扬,少批评。 要善于发现 孩子的优点。有些家长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已很差,总有错,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错了,当然也要给予批评,让孩子明白大人为什么要批评他,让他明白道理。 其次,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 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有一年轻家长不管工作和家务多忙,每天都要对孩子的作业仔细检查两遍,把孩子的学习情况做出简要纪录,并把孩子做过的作业本收藏起来,过一段时间就拿出来让孩子比较一下,经常告诉孩子学习上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不足。这样,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心里有数,信心足,动力强。可有的家长只把眼睛盯在考试分数上,考好了给物质奖励,考砸了就大加训斥,这只能给孩子带来精神压力,有的孩子还可能为了取得高分而抄袭、做弊。虽然这些孩子分数考上去了,但对学习兴趣却降低了。 家长还可以帮孩子设立合理的目标,及利用自身榜样的力量,孩子心中英雄的力量 。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浸润心灵的过程,家长应该放慢脚步,用“水滴石穿”的心态,耕耘孩子的心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