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一定惩罚吗?
没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犯的错误能让一个人更快地走向成熟,这是生命成长中的一个规律。
1)、说“不”的权利
说“不”的权利是一条似非而是的真理。
印度思想大师奥修在讲道中说:如果一个小孩从来不说“不”,他将永远无法成长,而如果一个成人继续说“不”,他将继续保持幼稚。
不同的心理学流派认识各一,但却基本都承认,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这个个体的完全形成是因为“自我”的出现。当一个小孩生下来,他是一个说“是”的人,渐渐地,当他开始感觉他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人,那个“不”就升起了。当他开始说“不”,“自我”出现,标志着他作为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诞生了。
所以,说“不”是孩子成长的标语。说“不”是孩子的权利。
一些时候,小孩甚至会做出某些他并不喜欢去做的事,但他必须去做它,因为母亲叫他不要做,他是在通过这种方式有意无意地表达“自我”的存在。
奥修分析了小孩子第一次抽烟的心理。
第一次,没有小孩会喜欢抽烟,没有人会喜欢它。小孩第一次抽烟会流眼泪,会咳嗽,喉咙难受,头脑发晕。他的内心并不喜欢,但是他必须去做它,因为母亲说:“不要抽烟!”他就是要反对母亲,那是要分开存在的唯一方式。他反叛母亲,反叛老师,只是为了有意无意地表达:“我不是你,我是独一无二的,我是我自己。你不能够一直像那样命令我,我不是一个奴隶,我有我自己的喜好,我有我自己的判断。”
每一个小孩都有说“不”的阶段,到他亲自经历体验后,当他成熟后他自然会说“是”。这是被证明了的自然法则,我们的父母无力抗拒它,只有接受。试图让孩子不经历这个阶段,试图让他们跳跃前进是违背自然的。自然的惩罚是:那些早熟的果子反而容易先腐败。
所以,奥修的前半句话说,“如果一个小孩从来不说‘不’,他将永远无法成长”。但他知道长大的孩子最终要学会成熟,一个成年人和孩子不同,成年人无权自以为是,执着于自己的意识,忽略别人的感受。于是,他就跟着强调,“如果一个成人继续说‘不’,他将继续保持幼稚”。
奥修的本意很可能是希望以此指引世人。本书却想借此揭示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做的事情是不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允许孩子说“不”,帮助孩子尽快成熟,但不要让他习惯于说“不”。
http://www.nhzj.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www.nhzj.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www.nhzj.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
4)孩子犯错误等于什么
这个问题也很有意思,一次在北京的一所小学给家长做讲座,我刚刚提出这个问题,就有一位父亲脱口而出:“等于我想打他!”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接下来也会有人说——孩子犯错误是必然现象,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孩子在错误中成长……
孩子犯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现象。孩子在错误中成长!
因为孩子在成长中有机会就要表达自己的主见,就会说“不”,可是他们毕竟还没有丰富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就难免会犯错。我们不要期望我们的孩子能一天长大。既然刚开始孩子生下来的时候,我们是这样的爱他们,我们可以不计较他们啼哭扰人,原谅他们肆意尿床,静静等待他们开口说话,那么,我们更有理由等待我们的孩子去犯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如果这些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然,如果我们承认自己是建设者,就应当能够从自己身上找到孩子犯错的原因,找到使孩子不再犯同样错误的答案;在孩子继续成长的道路上,知道我们该如何处理这类问题。不论是孩子还是我们,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是孩子的错,还是我们自己的错。更可怕的是知错却不肯认错,错上加错。
在过去,那些打骂孩子的父母可能是好父母。但是今天,失去理智,因为要满足自己发泄需求而打骂孩子的父母一定不是好父母。因为这种方式已经背离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以这样的教育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也必然在诸多方面背离时代发展的要求。
21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是人才大比拼的世纪,时代的需求在不停地催促我们:必须帮助孩子快乐地实现卓越。而人是在挫折中成长的,生命中有许多东西我们注定要经历,无法避免。没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犯的错误能让一个人更快地走向成熟。我们并不是要鼓励孩子犯错误,而是要认识到,犯错误是一个生命成长所必须经历的,是孩子们的权利。只要我们以正确的态度看待这些错误,并帮助他们从中获得教益,他们就能继续快乐健康地成长。
来源:家庭教育
2)听话的孩子难以超过父母
生活中大多父母希望孩子听话,不希望孩子说不。然而,我们知道,听父母话的孩子很难超越父母。
我北师大的一个同学,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性,工作能力和人际关系都非常好。她教育孩子也有一套,她把儿子教育的非常听话,可是,她并不开心,因为儿子能力并不强,事事都往后躲,一点都不像她,为此她非常苦恼。问我怎么办。我告诉她,一个最好的办法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管理自己。自己去处理问题,尊重他的意见,鼓励他自己做抉择。
3)犯错一定惩罚吗?
每次培训课程上,这个问题一提出,马上有父母回应,说当然应该惩罚。
我们来看看教育家是怎么处理犯错误的孩子的:
陶行知先生在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在操场上看到一个男孩子拿着半块砖头要打另外一个男同学,他马上制止那个学生,学生立刻把砖头放到了地上。校长说:“10分钟以后请你到校长室等我。”那孩子吓坏了,心里想:“我打人被校长抓到,肯定要受处分了!”他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校长批评他。
过了一会儿,校长回来了,拿出一块糖对男孩子说:“这块糖是奖励给你的。”男孩子满眼睛问号,不敢接,心里暗暗地想:“什么意思?我打人,奖励给我糖?肯定有什么猫腻。”
校长说:“这块糖奖励你尊重师长。我看到你要打人,制止你,你马上就把砖头放下了。你尊重师长。”接着校长又拿出第二块糖说:“这也是奖励给你的。”孩子仍然很迷惑,还是不敢接。校长接着说:“我刚才让你10分钟以后到校长室,现在还不到10分钟,这块糖奖励你遵守时间。”
然后校长又拿出第三块糖说:“这块糖还是奖励给你的。”孩子还是不明白。校长接着说:“我刚才去做了调查,你打那个男孩子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你有正义感,见义勇为。这块糖奖励你见义勇为。”
这时候孩子哭了说:“校长,不管怎么说,我打人不对,我错了。”校长拿出了第四块糖说:“你已经主动承认了错误,我们的谈话结束了。”
我们看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
陶行知在对这个犯错误孩子的问题处理上,虽然是亲眼所见,但他没有立刻批评孩子,而是首先做了详细的调查,了解事情的真相。然后,他从四个方面——尊重师长、遵守时间、见义勇为和主动认错正强化了孩子的好品质,
他不但没有惩罚孩子,还巧妙地引导孩子主动承认了错误。可见,孩子犯了错误不一定要采用惩罚的手段,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一般说来,对于做错事的孩子采用奖励的方法是很难做到的,可是教育家做到了。我们是不是从中学会了在孩子有错的时候肯定他行为中正确的部分?这是不是最值得我们父母学习的方法?
学习了,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