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夏乏 注意行车安全
春困夏乏 注意行车安全2016年05月09日东南商报 漫画 沈欣 这是一位司机前两天在路上的真实感受: 一场暴雨结束,阳光在云层中若隐若现。开车出去办事,坐在车里感觉有些热,把两扇前车窗全都摇下。感受不到风的气息,只觉得身上黏糊糊的,还不如流一身汗来得酣畅。 一阵晕眩感突然袭来,整个人不由自主晃了一下神。 幸好当时车速不快,人也马上清醒过来,赶紧把车靠到路边,已经吓出一身汗。 尽管才到立夏,距离真正的夏天还有一段时间,可在连绵阴雨和近30℃气温的笼罩下,闷热、潮湿的空气还是让不少人直呼“受不了”。 若只是身体受不了,或许还不是什么大事,可要是这样的状况驾车行在路上,不得不让人捏一把冷汗。 记者石承承 通讯员 张楠 方丽 【案例】 赶快路变成赶慢路 4月23日中午12点半左右,鄞州公安分局古林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求助:在辖区供任村的一条马路上,一辆小轿车撞到了路边的行道树,现场浓烟弥漫,看着十分可怕。 民警赶到时,现场的情况看起来危急:因为猛烈撞击,车头不断冒着浓烟,还有零星的火苗窜出;撞击导致车门变形,司机王先生无法逃离。 庆幸的是,王先生的精神状态看起来还不错,没有大碍。 民警找来随车携带的扳手,砸碎车窗,将王先生解救出来。 在前往就近卫生院检查的路上,王先生讲述了意外发生的经过: “昨天晚上没睡好,因为着急赶路,顶着中午的大太阳就出门了。才开上路没多久,被太阳一晒,上下眼皮直打架。等我睁开眼,才发现前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一辆车,而且马上就要追尾了。我猛打了一把方向,车子就撞到树上了。” “现在反而更慢,真是不划算。”王先生懊恼不已。 【提醒】 致命的100毫秒和2.2米 “每回天气一热,这种因为疲劳驾驶导致的意外事故频率总是特别高。”古林派出所的周警官说。 根据过去遇到的一些报警,周警官总结了一些经验,提醒广大司机注意。 随着天气渐渐炎热,很多人尤其是男士,喜欢在吃饭时喝酒解暑。无论你对自己的驾驶技术多自信,还是要牢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这句老话。饮酒后,人容易产生疲倦和困意,对外界突发状况的反应速度和控制力难免会下降。在开车过程中,对距离和速度无法做出正确判断,严重影响行车安全,甚至危害公共安全。 即便在没有喝酒的状态下,随着闷热天气的到来,尤其到了中午,人很容易疲劳、打瞌睡。因此,尽量避免在午后或者饭后马上开车。最好能先休息一会儿,哪怕是先睡上15分钟到半个小时也好。 如果已经行车在路上,一旦感觉体力不支,有倦意,不要硬撑,及时将车停到路边安全的位置,适当的休息一会儿,确保头脑清醒后再继续上路。 此外,连续开车超过4个小时,或24小时内累计开车超过8个小时的,无论困不困,都要下车休息,放松一下,时间不少于20分钟。 有些人为了避免困意,喜欢打着空调开车。事实上,长时间处于密闭的车厢里,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人还是难免会出现头晕、倦怠等现象,记忆力和反应能力也会随之减退。因此,最好每隔一段时间能关闭空调,打开车窗透透气。 天气转热,阳光凶猛,很多人习惯带着墨镜开车。颜色过深的墨镜会延迟眼睛把影像送往大脑的时间,进而造成速度感觉失真,导致司机做出错误的判断。 有研究表明,过深的墨镜会延缓司机的反应时间约100毫秒,增加2.2米的急刹车距离。在遇到突发状况时,看似微不足道的100毫秒和2.2米距离足以导致不可挽回的悲剧发生。 “天气越来越热,除了困意,爆胎也成为行车中防不胜防的事故因素。”周警官对发生在去年夏天的一起求助报警印象深刻: 去年7月底的一个中午,天气闷热,俞女士报警称,车子行驶到古林云林中路俞家段时突然爆胎。大中午的马路上没人经过,视线所及范围内也没有修理店,只能报警求助。 周警官赶到现场时被吓了一大跳,倒不是因为爆胎有多严重,而是俞女士就把车停在马路中间,自己躲在车内,车子打了双跳灯,但车后没有放置任何警示标志。 “幸好当时路上往来的车辆稀少,否则很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周警官连连摇头,赶紧叫俞女士把车挪到路边树荫下,帮她换上备用轮胎。 周警官提醒说,随着天气转热,地面温度的飙升速度远远超过气温的上升速度,车子在行驶过程中,遇到坚硬物品或者轮胎气压调整不当,都可能引起爆胎。 炎热天气上路前,大家最好检查一下轮胎气压是否正常。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铁棍敲击轮胎,根据声音来判断气压情况,胎压不足应及时补气。 此外,炎热天气还忌讳开快车,因为轮胎受到猛烈的冲击后,容易导致胎温上升、气压增高。 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