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小眼镜”扎堆医院
“五一”假期“小眼镜”扎堆医院专家提醒:要早重视早干预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除了景区迎来“人从众”外,医院的眼科门诊也迎来了就诊小高峰。5月1日—3日,县妇保院眼科每天的门诊量达100余人次,平时周末的门诊量为50—60人次。
半年“猛涨”100度
眼轴增长0.3毫米
“去年10月检查视力4.9,这次幼儿园近视筛查结果显示视力只有4.7,赶紧带到医院来看看。”在医院眼科门诊,羽羽妈焦急地向眼科主任医师应夏芬医师诉说着。
原来,羽羽自去年12月放寒假就一直宅家不出门,刚开学就因病毒感染拉肚子请假一周,前段时间又因流感发热,在家宅了一周多,成天玩手机、看电视。经散瞳检查,羽羽近视125度,眼轴增长了0.3毫米,还没上小学就要戴上眼镜了。
同一天就诊的林先生女儿陶陶,刚上一年级,近视度数也从上学期的50度增长到现在的175度。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患者中,未成年人屈光不正占8成,大部分孩子视力下降,情况堪忧。“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多户外光照。”应夏芬叮嘱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发展到高度近视,不仅影响学习和生活,还会导致青光眼、黄斑变性及视网膜脱离等致盲性眼病的患病风险大大增加。
选配眼镜误区多
正规检查不可少
孩子近视后,家长第一反应是要配眼镜,如何正确配眼镜呢?“很多家长认为配眼镜能看清楚就行,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应夏芬表示,配镜作为治疗近视的一种物理方法,不仅要看得清楚,更要看得舒服,看得持久,最好是能延缓近视的发展。
“儿童青少年第一次配镜,一定要先到医院进行正规的医学验光检查。”应夏芬告诉记者,在临床上,很多小朋友散瞳前后验光结果相差很大,甚至有的散瞳前验光是近视度数,散瞳后其实是远视度数。这是由于儿童青少年的睫状肌调节能力很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很容易导致睫状肌痉挛,出现视物模糊,验光结果可能会出现假性近视状态。
专家提醒:早重视早干预
“除了遗传发育等因素所致外,大部分视力问题是没有科学用眼、户外光照不足造成的。”应夏芬表示,近年来,近视呈高发、低龄化趋势,目前为止,没有能治愈近视的药物和方法。但近视可防可控,而且近视防控需关口前移,低龄儿童应早筛查早预警早干预,定期检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是关键。自孩子3岁起,家长应每半年带孩子到专业的眼科门诊做1次全面眼健康检查并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如发现屈光异常,建议每三个月检查1次,内容包括验光、屈光度数、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等,通过检测合理干预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早期发现高危人群。
应夏芬呼吁家长要多抽出时间陪孩子玩耍,丰富孩子的娱乐方式,带孩子多参加健康的户外活动,如打乒乓球、羽毛球、登山等,建议每天户外光照至少2小时,每周不少于14小时;给孩子创造适合阅读的光线,幼小衔接阶段是用眼习惯的行动养成期,要让孩子养成并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指离笔尖一寸;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学生要合理利用大课间小课间时间积极参加户外活动或远眺,遵循“20-20-20”护眼原则: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6米)远的地方至少20秒;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膳食,少吃甜食、油炸食品、碳酸饮料,多吃牛奶、绿叶蔬菜、胡萝卜等护眼食物;坚持定期检查视力和验光。
“3岁以下儿童避免接触电子产品,3~6岁儿童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总计不超过1小时,每次不超过15分钟。”应夏芬说,尽量避免或减少手机使用时间,建议使用投影仪、电视等。家长要主动关注孩子眼健康,平时一旦发现孩子存在眯眼看东西,或揉眼、眨眼、皱眉、歪头等情况,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来源:今日宁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