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天 发表于 2023-5-25 09:58:13

3岁幼儿反复呕吐 病根竟是这种恶性瘤 医生:早诊早治是关键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指在儿童脑或脊髓组织中形成的肿瘤,也是儿童最常见的实体肿瘤之一。据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沈罡介绍,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有许多类型,可能出现在脑或脊髓组织的各个区域,有良性肿瘤,也有恶性肿瘤。目前该肿瘤的发病率仅次于白血病,位于儿童肿瘤的第二位。
  3岁幼儿反复呕吐,病根就是这种恶性瘤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是髓母细胞瘤。该肿瘤的细胞形态很像胚胎期的髓母细胞,故以此命名,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
  今年1月,市妇儿医院就收治了1例髓母细胞瘤患儿。那个孩子发病时只有3岁多,起初反复呕吐,随后出现头痛,走路也没力气……家人刚开始以为只是吃坏了东西,并没太在意,但一天天过去,孩子的症状始终不见好转,带孩子来到市妇儿医院检查后,最终确诊髓母细胞瘤。
  沈罡介绍,髓母细胞瘤多见于14岁以下的儿童,如果发生在婴幼儿,往往出现喂养困难,发育迟缓,精力下降等一系列表现;髓母细胞瘤引起颅内压增高,就会反复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髓母细胞瘤的位置与小脑非常接近,会损害小脑功能,表现为行走不稳、步态蹒跚、恶心呕吐等。
  髓母细胞瘤的病因还是个谜,目前普遍认为是自身基因问题,加上社会环境的刺激所引起。根据基因分型不同,髓母细胞瘤有不同的类型,型别不同预后也不一样。经过手术全切除,加术后放化疗等综合治疗,部分类型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到85%以上。
  星形细胞瘤好发年龄在8岁以下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星形细胞瘤占位第二,分1-4级,发病年龄多在七八岁。
  据介绍,星形细胞瘤根据发病部位分幕上和幕下两种。幕上症状主要是头痛,神经压迫症状,讲话功能可能受影响,手脚活动受限,感觉乏力,手脚麻木,偏侧肢体功能受限。如果是视神经胶质瘤,还会出现莫名其妙的视力减退,看不清东西;幕下症状跟髓母细胞瘤有点相似,反复头痛、恶心、呕吐,如果损害到小脑,也会表现为行走不稳。
  沈罡医师提醒,星形细胞瘤中,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相对偏良性,手术全切除后一般不需要进一步的放化疗治疗,今年3月份他们收治的一个8岁男孩就是因肿瘤伴出血行手术全切除,术后病理报告提示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目前预后良好。而胶质母细胞瘤则为恶性,即使手术全切除后也还需要进一步放疗和化疗,复发率也比较高。今年3月份妇儿医院为一名9岁的枕叶巨大肿瘤患儿行肿瘤全切术,病理显示为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进一步行放疗以及化疗治疗,需要定期复查头颅核磁共振,观察肿瘤复发情况。
  对经常生病的孩子要特别留意
  沈罡介绍,室管膜瘤患者的主要表现有颅内压升高引起的症状,如恶心、呕吐。另外就是神经压迫症状,压迫到哪里,哪里就有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室管膜瘤往往在脑干和脊柱纵轴发生,见缝就长,位置不好,手术往往难以全切除,因为肿瘤跟脑干关系密切,残留肿瘤会比较多,愈后也比较差,容易原位复发,化疗不敏感,需要进一步行放疗治疗,手术后仍需定期复查随访。
  沈医师介绍,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除了上述多见的三种肿瘤,临床上也常常碰到颅咽管瘤和松果体区肿瘤。
  颅咽管瘤属于先天性疾病,会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多数在15岁以下,患者会有头痛,呕吐,视力功能减退,发育迟缓,体温失调等多种表现。颅咽管瘤往往生长于大脑正中位置,与垂体柄关系紧密,涉及内分泌系统,位置特殊,不易全切,容易残留。另外,手术对患者影响较大,术后有尿崩和电解质和内分泌系统紊乱的并发症,有的终身需要激素替代治疗。如果发现较晚,肿瘤巨大压迫脑脊液循环系统,往往合并有脑积水,需要一并处理。
  至于松果体区肿瘤,沈医师表示松果体区域的脑组织结构异常复杂,肿瘤所处的位置更刁钻,所以切除难度比较大。国外曾经有统计,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死亡率高达90%,这意味着,10个患者里曾经有9个都下不了手术台,这样的死亡率让很多医生都望而生畏。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通过神经内镜辅助下的幕下小脑上入路可顺利切除肿瘤,对脑组织产生较小的影响。根据该区域肿瘤性质不同需要进一步行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最后沈医师提醒说,不管哪种肿瘤,儿童癌症的治疗有先天性优势,所以儿童肿瘤防治,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治疗。遗憾的是,儿童肿瘤因各种原因,很容易被误诊,这就使得有些患儿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因此对经常生病的孩子要特别留意。孩子生病虽然是常事,但如果生病的时间太长,或者总是不明原因的生病,就可能有问题了。一旦发现孩子不对劲,应及时就医检查,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来源:宁波晚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3岁幼儿反复呕吐 病根竟是这种恶性瘤 医生:早诊早治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