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浓 发表于 2024-3-4 09:37:11

爱耳日:科技扣响“无声之门”

爱耳日:科技扣响“无声之门”专家提醒:听力障碍不容忽视
      昨天是第二十五个全国爱耳日,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记者采访了县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王可超,他表示,要重视听力健康,科学爱耳用耳。
      听不清、还爱打岔?
      可能是老年性耳聋
      “爸,把电视声音关小点。”“你说什么?大声点!”……每当许女士让父亲许老伯调低电视音量时,他总是一副听不清的状态。一跟邻居聊天,突然一嗓子就把人吓到了,时间一久,许老伯总是收到家人和邻里的“投诉”,也导致常常闷闷不乐,连交流都不情愿了。
      家人怀疑老人听力可能出现了问题,于是带他到县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顺便咨询佩戴助听器的相关事宜。“我不喜欢家庭聚会,没人和我说话”“我能听到声音,但声音听起来很混乱”“当几个人交谈时,我根本无法理解他们的意思”……在诊室里,许老伯一通诉苦,经接诊医生王可超检查,许老伯被确诊为老年性耳聋。
      “老年性耳聋是因为听觉系统衰老而引发的听觉功能障碍。大多数人一般在40岁左右会出现听力衰退,到65周岁左右时表现尤为明显。”王可超介绍说,老年性耳聋的主要特征是听觉灵敏度下降,噪声环境中言语识别率下降,这已成为中老年人交流障碍最常见的原因,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三种慢性病之一。
      听力障碍并不是老年人专属疾病
      听力障碍只是老年疾病吗?王可超表示,听力障碍不分年龄,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包括年龄增长、耳科疾病、噪声暴露、遗传因素以及代谢性疾病等。根据世卫组织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相当于每5人就有1人“耳朵不灵”。
      王可超介绍,儿童时期感受不到声音,大脑无从学习,可能成为聋哑人;成年人听力损伤会带来极大不便,还会产生焦虑、抑郁等问题;老年人听力下降是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会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听力障碍不仅对个人社交、心理、认知发展等产生影响,还可能带来一些严重的危害,例如会降低个人的避险能力,增加发生人身意外的可能。
      “当然,在我国中老年群体仍然是听力障碍和听力损失人群的主体。”王可超告诉记者,《中国听力健康报告2021》蓝皮书显示,我国老年听障患者约占老龄人口的三分之一,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听力障碍的比例为11.4%。此外,根据《中国听力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中的统计数据,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1/3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75岁以上老年人中这一数字上升到约1/2。
    专家支招科学用耳
      “助听器是补偿老年人听力损失的有效工具,通过专业的助听器验配和佩戴,80%以上的听障者能获得良好的听力改善。”王可超介绍,对于极重度耳聋患儿和依靠助听器不能进行正常听觉语言交流的成人则可考虑直接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如何科学用耳、减少听力损失?王可超建议首先要适度使用耳机,应尽量避免使用或减少入耳式耳机等设备的使用时间,以减少听力损伤。使用耳机要做到三个“60”(不超过60分贝、不超过总音量的60%、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60分钟),1小时后还需戴耳机学习或工作,建议至少让耳朵休息半小时后再继续。其次,要科学使用耳塞,使用耳塞会阻碍耳道排放湿气,可能引起耳道内的皮肤炎症以及因耳道压力变化引起耳痛等病症。需要佩戴耳塞时,应注意保持耳塞的清洁、干燥,或选择一次性耳塞,减少反复使用。另外,要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耳部清理,避免因使用器具清洁消毒不到位,造成真菌性耳道炎等。
      王可超建议定期检查听力,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如果发现有听力下降的情况,要及时就医,进行听力测试和评估,选择合适的干预措施,如药物、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如果出现听力突然下降的突发性耳聋,应尽快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来源:今日宁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爱耳日:科技扣响“无声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