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草 发表于 2024-4-12 09:38:18

宁海模具人,写出中国第一本县级模具志(下)

      一本模具志,半部创业史
      陈育勤曾在宁海通用机械厂工作多年,后来成为县技工学校副校长,既了解机械、模具,也了解教育和宁海产业界。他是《宁海模具志》的副主编。
      “上世纪80年代,宁海只有通用厂有行车、铣床、镗床等大型设备,全县大型模具都要送到这里来加工,那些老板我都认识。他们学历不高,但学习能力强,市场嗅觉灵敏,企业发展得很快。”陈育勤说,追溯宁海模具业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感慨很深——一本模具志,半部创业史,模具业可以说是宁海的“产业之根”。
      紧跟时代步伐,服务百姓生活,宁海产业发展的轨迹非常清晰。上世纪60年代,农村家庭用上了电灯,宁海风行生产胶木产品,有些地方甚至村村都有胶木厂。70年代,拖拉机、自行车开始普及,梅林等地的橡胶产业开始萌芽。80至90年代,电器、自来水、煤气进入普通家庭,也是宁海注塑加工业、五金业发展最快的阶段。
      这些产业的基础都是模具。有人说,没有宁海的五金模具,就无法支撑起宁波的表阀行业。在家电领域,“白兰”“水仙”“金鱼”牌洗衣机,“双鹿”“航天”“利勃海尔”牌冰箱,“金星”“西湖”“长虹”牌电视,全国家电先驱品牌都从宁海采购注塑模具和部件,有些企业甚至在宁海设立办事处,保障模具和产品供应。
      正是强大的模具技术支撑,宁海文具、五金机械、电子电器、汽配、灯具等产业开始迅速崛起。
      1980年,宁海第一家民营企业西店东海电器厂成立,主要生产模具和家电配件,这是冰洗家电“隐形巨人”吉德电器的前身。
      1987年,宁海塑料品厂开发出国内首套彩电显像管输出变压器塑料线圈骨架模具,产品完全替代进口,占据国内70%市场份额。这是宁海第一家上市公司双林集团的前身。
      1988年,宁海县文教用品厂成立,厂里最重要的资产是一台注塑机,这是宁海第一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得力集团的前身。
      从模具起家,向产业链下游渗透,做产品、做品牌,是宁海企业的典型发展轨迹。陈育勤说,这些企业虽然不能归类为模具企业,但都保留了模具工厂或者模具车间,也都是宁海模具协会的成员单位,在《企业选介》中录入这些企业,还原那段重要的初创期,是对宁海模具业的一个重要补充。
      说出我的故事
       “这是一本真正模具人写出来的模具志,书中的大多数文章都是模具企业老板自己撰稿的。因为有些历史事实需要慢慢回忆,还要和亲历者沟通核对事实,仅靠我们采访,写出来的稿子不够深入、也不准确,所以我们鼓励模具人自己动手写。”蔡能平从2007年起一直担任县模具协会秘书长,也是模具志主编之一。他说,也有一些老板实在太忙没时间写,上市公司春秋电子董事长薛革文的创业经历,就是他在苏州出差时抽空采访写出来的。
      编纂模具志,模具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是空前的,也带来一个问题——有些稿件太长了。大雅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严伟法在写创业历程时,把童年时宁海县车辆配件厂的生产场景、苦练手艺的经历、如饥似渴到处寻找模具书籍等细节一一进行了还原,但文字超过1.4万字。文稿最后作了大幅删减处理,他对此态度很超脱,“这个版本我可以留给儿子看。”
      葛宁贵是编纂模具志最积极的参与者,他1979年就招工进入手工业管理局(二轻系统前身),开过模具、做过文书、参与过企业整顿,还曾在广东工作四年,不但了解二轻、乡镇企业两大系统的模具企业,对“万名模工下岭南”的场景也记忆深刻。
       “我是小汀人,村里学模具的人多,小时候村里来了上海钳工师傅,村里人非常热情,像供佛一样把他供起来。那时候,我就决定长大以后要开模具。”葛宁贵知道宁海人乡土情结重,都认为自己村的模具技艺最好,但是模具志必须尊重事实,让每个人看了心服口服。比如说,宁海的压铸模具到底起源于黄坛还是前童,各村看法不一,他通过查询资料、询问当事人,最后确认是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成立的黄坛农机阀门厂。
       凡有模具制造的工厂都有宁海人,深圳、佛山、惠州、中山都有千名以上宁海模具工,东莞则有数千名,车间里的抛光女工都能听得懂宁海话;虽然收入是普工的10-20倍,但一个月经常工作400个小时以上;一些年轻的宁海模具师傅,已经在当地成立了模具小作坊,俗称模房……葛宁贵的记述,为外出闯荡的宁海模具人留下了宝贵的记录。
      有情怀,也有思考
      模具人都有模具情结。鲍明飞记得,上世纪90年代,有一位日本专家到东大街考察,看着衣服油腻的模具工埋头干活,闻着混合了机油和柴油的气味,变得非常激动,说:“我年轻的时候,日本就是这个样子的。”回国后,专家寄来了一份报纸,他拍的东大街照片被刊登在当地报纸上,鲍明飞对这种感情很有共鸣。葛宁贵也说:“对模具的感情很难割舍,就像我,虽然过了退休的年龄,但一听到机器开动的声音就浑身舒坦。”
      他们非常自豪于宁海模具科技、管理、教育上的创新。1987年起被广泛采纳的模具钳工作业承包制,是生产管理上的革命性创新,实现扁平化管理,让很多钳工组长走上创业道路。建立了系统的模具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引企入校、产教融合,可以批量培养模具人才。产学研深度融合,引进全县第一家院士工作站、第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有荣耀,也有痛楚。宁海第一届模具协会有29家企业会员,能够生存到现在的只有十来家。对于宁海模具业存在的问题、错失的机会要不要指出来,争论是免不了的。石世铫、袁哲模、顾初青等一批老模具人,专门负责指出模具志的不足之处,石世铫提出的建议最多。
       这位老模具人的较真是出了名的,在智能手机普及前,不管春夏秋冬,他腰间总挂着一架微型数码相机,用来拍形形色色的模具和相关资料。2011年起,他连续出版了近350万字的6部模具专著,其中多部著作被高校作为教材使用。他说:“宁海模具取得的成就要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弱点也要讲出来,这样才能让后来的人少走一些弯路。”
      黄岩模具业的进步我们如何借鉴?模具企业如何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企业如何从内部培养人才?如何杜绝隐形浪费现象?……模具志中的《考察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展望未来》则建议鼓励良性竞争、实现协同创新、应用先进技术、发展职业教育等。
      “编写模具志,不仅是对宁海模具业的回顾,对模具前辈的致敬,也希望这是一本对当代模具人有用的书,他们能够从中汲取营养,珍视工匠精神,找准未来发展的方向。”鲍明飞说。
      来源:今日宁海

看朝霞升起 发表于 2024-4-12 10:42:07

现在宁海做起来模具烂无,多年不加工资的:lol

shengpi110 发表于 2024-4-12 10:44:57

宁海青年现在是谈模色变,谁之过……

DDV 发表于 2024-4-12 16:05:59

技术工却收入了普工工资

温柔的记忆 发表于 2024-4-12 16:11:51

看朝霞升起 发表于 2024-4-12 10:42
现在宁海做起来模具烂无,多年不加工资的

你说的是双林模具吗?

氢气球sdf 发表于 2024-4-12 16:29:58

现在磨具工资待遇太低了

wlgxs 发表于 2024-4-12 16:51:49

创业的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尤其是抗压能力特强,是令人佩服的,他们需要保护

wlgxs 发表于 2024-4-12 16:51:58

和支持

缑城生 发表于 2024-4-12 18:09:45

黄岩有模具主题小镇,有主题公园,主题酒店。宁海模具城一看就破烂不堪,没档次。让那些模具老板投资建起来。各种模具博物馆,游乐园。没想到的都搞起来。

往昔 发表于 2024-4-14 11:44:25

我在上海修模 一天工作不超过4小时其他时间休息或者保养模具不上夜班 一个月到手一万四 回宁海一看两班倒的修模工作才七八千 还得上夜班 啧啧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宁海模具人,写出中国第一本县级模具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