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预售!618大促赢回消费者的心了吗?
“今年的618大促也来得太突然了吧。”微友“阿斯”说,往年大促开始之前购物车里肯定已经放了很多预备下单的商品,还有一些等着付尾款的东西,今年还没反应过来就发现活动已经开始了。有网友开玩笑说,今年的618大促就像一场跑步比赛,当大家还在等“预备”的口号,开跑的枪声就响起来了。为此,有人急急忙忙在朋友圈和社交媒体中求“抄作业”害怕错过优惠,也有人淡定表示,与其疯狂囤货不如按需购买,不能被大促冲昏头脑。
“没有预售大促更清爽了”
电商平台不约而同取消预售机制
跟微友“阿斯”一样,不少消费者发现今年618大促似乎跟之前的电商大促有些不一样,最明显的就是许多电商平台不约而同取消了预售机制。少了预售机制的提前“吆喝”,让今年的618大促少了些热度,也让很多消费者觉得大促来得有些“猝不及防”。
记者了解到,今年618大促在5月20日20点就拉开了帷幕,活动时长约一个月。天猫、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都推出了跨店满300减50的促销活动,但不同平台活动的具体时间和促销机制仍有不同。天猫依然延续之前机制,向88VIP用户发放大额优惠券,分别是满1200减100和满5000减400。天猫方面最新披露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0点,仅4小时,59个品牌销售额破亿元,376个单品成交破千万元。
“没有预售的618清爽了很多,而且之前大促的各种红包游戏也取消了,大家还是更喜欢简简单单地消费,不想买点东西还得专门去做攻略。”市民邬女士说,如果能把满减变成更为简单的折扣就更好了。
“因为打折而买才是真的亏了”
面对促销优惠消费者趋于理智
“我买的基本都是家里的日常消耗品,比如纸巾、洗涤用品、沐浴用品和狗粮,一般会买三个月左右的用量,平时有活动还会陆续补一些。”市民小杨告诉记者,相比以前的“疯狂”,现在面对各种大促理智了不少。“之前经常图便宜凑单买很多东西,事后发现有些东西其实并不是刚需,没多久就会闲置,还有些东西买多了,用到过期都用不完,反而是浪费。”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消费者开始反省冲动消费带给自己的困扰,面对各种大促逐渐趋于理性。微友“小尼”去年双十一和双十二期间,一共在淘宝消费了24000多元,今年618一共花了不到4000元,主要购置了孩子的换季衣物和鞋子以及自己的护肤品。“这种转变并不是消费需求的变化,而是消费心理有了改变。以前会觉得打折优惠不买就亏了,现在觉得因为打折而买才是真的亏了。”微友“小尼”说。
不过,面对大促也并不是人人都能保持理智。市民小葛告诉记者,去年双十一囤的面膜还有很多,这次又因为经不住打折的诱惑,一次性囤了十几盒面膜。
“按需购买也并不会贵很多”
想要价格优惠依然得靠“凑”
“到底是不是真的划算?”每一次大促,这个问题总是被提及,商家先涨价再打折等行为一直被消费者诟病。
“我之前一直在买的一款羽毛球,平时买大概是100元出头,618大促期间的定价是119元,凑到满300减50后大概在100元左右,其实并没有差多少。”市民金女士说,这段时间以来,很多电商平台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一些满减活动,加上618大促的价格优势不明显,没必要非在这个时候囤货,按需购买也并不会贵很多。
记者了解到,大促期间要想买到相对划算的价格,一方面是要凑满减,另一方面是要使用大额优惠券。不过,大额优惠券的使用有金额门槛,为此有不少消费者通过凑满使用后再立马退掉一些商品的方式来享受优惠。“我凑了5000减400,下单后退掉了一双1600多元的运动鞋,扣除了130元的优惠券,相当于享受了3400减270的优惠。”微友“拿铁不加冰”说,“这种有些‘投机取巧’的行为并不是少数,我身边不少同事朋友也这么操作。”
来源:今日宁海
房子什么时候取消预售? 同样一件家具,五一买四千多,现在三千多,谁说不便宜。网购不要冲动,种草时间长点。 理性消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