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陷阱 发表于 2024-11-22 09:53:48

乡音袅袅,宁海乱弹重现古戏台

      “白天工地打工,晚上戏台唱戏,很辛苦,也很开心。”今年61岁的徐知军,虽已到了退休的年龄,可仍在继续忙碌。
      上周五,恰逢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依宁海的传统风俗,村村都有好戏上演。徐知军和戏友一起,用宁海人最熟悉的乱弹,为浦西社区的村民演出。
      “四个月,排了五出戏,还好都赶上了。”宁海县文化特派员胡琼琼说。上周六整晚,她一直坐在台下,忙着拍照片和视频。台上的演员是她“特训”出来的,都是社区村民。唱主角的徐知军,来自浦西社区中最大的移民村——徐家村。
      古戏台与移民村
      今年6月19日,胡琼琼第一次走进徐家村祠堂。和普通祠堂不同,这个祠堂更像剧团的后台。一楼,斑驳的古戏台居于正中位置;二楼,宁海乱弹戏服、头饰、古剧本一应俱全。
      从事宁海平调艺术工作20余年的胡琼琼知道,宁海有不少民间剧团,这里一定有戏曲传统根脉。
      “我要让徐家村的戏台,重新响起宁海乱弹的唱腔声。”胡琼琼说,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正是她作为文化特派员的首要任务。
      徐家村,紧邻宁海县城西侧,一条小溪从村边蜿蜒流过。宗祠紧挨村道,青砖灰瓦白墙,门前旗杆高耸,戏台居于正厅。
      “因修水库而迁村,迁出一个古戏台。”徐家村党支部书记徐建兵告诉记者。
      戏台因风雨侵蚀略显灰暗,不少木制雕件被侵蚀,上面绘画色彩剥落,看上去与修葺一新的祠堂不大协调。
      “去年祠堂翻新时征求大家意见,最后决定戏台不修了,保留原先样子。”徐建兵说,古戏台是全村人的念想。
      祠堂二楼的一间房屋内,一张巨大的风景照铺满墙面。照片中的村落溪流潺潺,清澈见底,小桥横跨小溪。
      另外的两面墙上,挂满大小不一的徐家村风光照。“20年前,为建设西溪水库,我们迁居到这里。如果村子保留到现在,或许也能成为一个‘网红村’。”徐建兵略显遗憾地说。
      徐家村还是宁海乱弹发祥地之一。成立于1963年的徐家剧团,同样远近闻名。
      通过墙上展示的简短介绍文字,我们可以想象剧团昔日的繁忙景象——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百余天在外,可谓串百家门、吃百家饭、睡百家床。
      如今,剧团解散多年,会唱戏的村民大多年事已高,仅有徐知军等少数村民,还在各乡镇演出。
      “村民常坐在戏台旁,回忆起昔日的热闹景象,我希望全村老少能再一起听戏。”这是徐建兵的愿望,也是村民的期盼。
    文化特派员与乱弹剧团
      胡琼琼的出现,让徐家村重振乱弹剧团有了日程表。
      “谁来唱主角?”“谁来教唱腔?”“人数够不够?”无数个问号在胡琼琼心头盘旋。好在胡琼琼有着20余年的从艺经验。经过宁海县多部门协调,她担心的问题逐一迎刃而解。
      村民徐知军演出经验丰富,担任剧团“民星”;年过七旬的宁海乱弹老艺人陈宝国“出山”,和胡琼琼共同担任剧团指导;从徐家村及邻村村民中挑选人才,组建50人的剧团……
      “过去5个月,除了安排日常工作,我的时间基本上花在剧团上了。”胡琼琼说。不过,她的用心付出,已有所回报——乱弹旦角演员葛海英,在戏曲大赛宁海分赛区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乱弹老生演员徐知军,在宁海县乡村才艺比赛中获得周冠军。
      “我从小跟着剧团的老师傅唱戏,后来剧团没了,但唱戏成了我的爱好。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剧团还能重建起来。”徐知军感触颇深。
      10月19日至21日,三天五场戏,徐家村再度演起了乱弹经典剧目,这也是剧团重建后的首次演出。
      “虽然问题不少,但村民特别满意。”胡琼琼说,村民满意的是剧团得以重建复活,这是徐家村历史的传承,更是村民对精神文化的追求。
      承古韵,扬新声。与古戏台偶遇的,不只有胡琼琼。宁海县12名有文艺特长的文化特派员,连接起县里125座古戏台的往昔与今朝,让戏曲艺术在宁海生生不息,繁荣发展。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我们希望发挥文化特派员的力量,利用好全县的文化场所,激活群众的文艺特长,满足大家的文化需求。”宁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社科联主席周武军说。
      来源:宁波日报

注个小号来围观 发表于 2024-11-22 16:36:43

乱弹唱起来很有力

深山红豆杉 发表于 2024-11-22 16:47:41

八十年代我们村也有乱弹剧团,后来倒坍了

伤心小剑 发表于 2024-11-22 18:50:10

{:6_286:}

老卢xoj 发表于 2024-11-22 19:09:34

喜欢乱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乡音袅袅,宁海乱弹重现古戏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