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任”撬动大治理,车河社区和孩子们“双向奔赴”的故事
“原来茶叶还能用来做雪媚娘,太有意思了!”刚体验完茶点制作的“社区小主任”浩宇举着手里的甜点,眼睛亮晶晶的。近日,车河社区组织50多名“小主任”走进跃龙街道下枫槎村,在茶香氤氲中上了一堂特别的“茶文化研学课”。孩子们跟着讲解老师逛巾帼共富工坊,看非遗传承人演示茶艺,还亲手泡了一壶宁海本地绿茶。“不光喝了沁人心脾的绿茶,还知道村里靠种茶、做茶点富起来了,新农村真厉害!”12岁的“小主任”萱萱说这趟研学游让她对家乡有了新认识。
这样的活动,在车河社区早已不是新鲜事。“以前总觉得社区治理是大人的事,哪轮得到孩子,现在发现孩子的视角特别珍贵。”社区居民童女士笑着说,“自家孩子当了‘小主任’后像变了个人,回家总念叨‘楼道灯坏了要反映’‘独居李奶奶没人陪’,现在放学就拉着我去社区做志愿服务,孩子懂事了,我们做家长的也跟着受感染。”
车河社区地处老城区,人口密集、治理难题不少。“几年前我们做过调研,82%的孩子愿意参与社区事,但真正试过的只有三成。”车河社区党委书记范盈盈回忆,2021年3月,车河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专门启动了“社区小主任”项目,“就想给孩子们搭个平台,让他们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项目分三步走,一步一个脚印:1.0时代,通过“蚂蚁漫步”让孩子们走遍社区角落,组建“青春小记者团”,编“我的社区”小报,摸清了社区的“家底”;2.0时代,“小主任议事会”成立,孩子们化身“观察员”“宣传员”“调解员”,直接参与解决楼道堆物、宠物粪便等“老大难”问题;到了3.0时代,“小手拉大手”则吸引了一大批家长加入,社区治理的“朋友圈”越扩越大。
“有次议事会,孩子们提出‘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第二天就组队去教独居老人,还做了图文手册。”范盈盈说,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孩子们发现问题的眼睛特别尖,解决问题的办法也灵活,比如给垃圾桶画卡通分类画,比大人苦口婆心说半天管用。”
四年下来,568名“小主任”累计帮社区解决了186个难题,服务居民超1.5万人次,400多位独居老人得到照顾,90多位家长成了骨干志愿者,带动近千名居民加入志愿服务。“以前社区搞活动,得挨家挨户敲门喊,现在孩子们在群里一发通知,全家老小都来帮忙,这就是‘双向奔赴’。”范盈盈笑着说,“孩子在服务中长了本事,社区在共治中变了模样,多好!”
研学活动结束时,“小主任”们揣着自己泡的茶,手里还攥着写满建议的纸条——“下次教大家做茶点,当伴手礼送邻居”“我提议,在社区办个‘茶香邻里节’,让大家都尝尝我们做的茶点!”“小主任”们的建议立刻引来一片欢呼。
夕阳下,孩子们的笑声洒满归途。在车河社区,这群小小的“主任”们,正用他们的热情与智慧,为社区治理注入满满活力,让家门口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来源:今日宁海
小人玩大身心健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