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隐翅虫毒液堪比盐酸,医生提醒落在身上千万别拍
“医生,我脖子和脸上又红又痛,是不是去年那种虫子又来了?”近日,在县第二医院皮肤科诊室,45岁的张大叔指着颈面部清晰的条状红色斑疹,焦急地询问医生。原来前几日,张大叔在田间劳作时突感一阵刺痛,发现一只小虫爬过皮肤,便随手将其拍落。不料几小时内,皮肤逐渐出现灼痛、红肿,并浮现出多条线性排列的水疱。接诊的皮肤科主任医师王晓慧检查后确认,张大叔患的是隐翅虫皮炎。而这已是他连续第二年在同一季节因此就医。
“前段时间,仅一天就接诊了3例患者。”王晓慧介绍,虽然入秋后气温有所下降,但隐翅虫活动仍较活跃。虽然隐翅虫本身不咬人,但其体液含有强酸性毒素,一旦在皮肤上拍碎虫体,毒液溅出就会引起急性皮炎,其伤处通常呈现条状、片状红斑或簇集性水疱,伴有明显灼痛,严重者可能出现糜烂或轻度发热。
张大叔在自行涂抹药膏后症状反而加重,来院时已发展为典型性皮损。经专业消毒、抗炎及外用药物治疗,目前症状已明显缓解。对此,王晓慧提醒,隐翅虫昼伏夜出,喜栖息于草丛及腐木环境。秋季户外活动需加强防护,傍晚外出尽量穿着长袖长裤。若发现虫体爬身时切忌拍打,应轻轻吹走或用物品拨开,一旦已接触毒液,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避免使用高温水刺激。若出现皮疹范围大、红肿痛明显或伴有全身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来源:今日宁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