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老师成了中国的开天辟地的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后,我和亿万中国人一样心情振奋。周末,我为着莫言的作品专门抽空去了一趟书店,不得不承认,我是在莫言得了诺贝尔奖之后才想到去读一读他的书,以前对他的了解无非就是张艺谋导了他的红高粱而已。《蛙》可能是莫言的十几部作品中篇幅最短的,我觉得要想了解其人其品,从其“短板”介入,也许是一条捷径。 这部小说被誉为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小说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在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再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乡土气息的语言特色,娓娓动听,而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写作体裁,让我寻思和迷茫。 计划生育永远是中华名族的痛,痛在于对生命的亵渎,但它也是中华名族复兴的一项伟大工程!这部作品所叙述的就是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一些人和事,作者以书信的方式向一位朋友讲述故事,读者阅读时就像在聆听朋友讲故事一样,既亲切又真实! 莫言笔下的姑姑,是一个英雄式的女人,斗智斗勇,叱咤风云,17岁开始做“接生婆”,随后担负国家计划生育的重任,坎坷一生,富有曲折传奇色彩。解放后成为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专事接生的妇科医生,并被人们神化成非常神圣的“送子娘娘”。但是这个“送子娘娘”后来却成为计划生育的推手,专门开展引产、结扎、惩罚超生、打击偷生之类的事情,原来为人接生的主业变成了副业,原来“送子娘娘”的光环变成了扼杀婴儿的“杀人魔王”。 略一看,小说是在讴歌坚守在计划生育战线上的专干,她们明察暗访、巧用计谋、大公无私。为完成上级下达优秀指标,保守公社荣誉榜,披风沐雨,呕心沥血,甚至将生命置之度外。可是“这是文明社会啊!文明社会的人,个个都是话剧演员、小品演员,人人都在演戏,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吗?”读罢这段,你不得不不寒而战。
“有钱的罚着生,”“没钱的偷着生,”“当官的让二奶生,”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实际是名存实亡。对计划生育的态度,莫言是游离不定,自相矛盾的。 每一个人都需要反思,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物质的的极度奢靡,却终究是精神的极度萎缩。但愿惊醒“姑姑”的那片蛙声也能唤醒我们陈旧已久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