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音乐梦想,铺展青春舞台。
2014年6月30日-7月8日,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暑期实践组的同学们来到厦门,践行了我们访学实践的音乐探寻之旅。九天的活动中,同学们聆听了厦门大学举办的国际钢琴大师的学术讲座,走进了厦门理工学院音乐制作的课堂,参观了坐落在“琴岛”上的钢琴博物馆,探访了鼓浪屿民间手鼓艺人,畅谈在环岛路的音乐广场,在这个无处不飘有音乐元素的地方,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足迹——音乐生涯第一台自编自演的完整演出。
这次音乐专业氛围浓郁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音乐体验,放飞梦想:我们的音乐原创人生在这里启程,与海风合唱,与涛声交响。
(一) 亲聆学术殿堂 感受音乐大师人格魅力 活动开始的第一天,2014年6月30日下午,2014厦门实践组的同学应邀与当地同学们共同分享了一场精彩的音乐大课堂——“储望华先生谈钢琴改编曲中的艺术创意”。著名澳籍华裔钢琴家、作曲家储望华先生是“钢琴协奏曲—黄河”主要创作者,他在厦门理工学院信息中心报告厅讲授的这场专业氛围浓郁的讲座,让大家不知不觉的沉醉了三个小时。储望华先生讲解了音乐改编曲创作的重要艺术价值和学习方法,并通过自己的经典作品实例为大家分析了自己在艺术创作中的艺术创意构思,亲自演奏了自己创作的部分脍炙人口的经典代表作品:如钢琴曲《解放区的天》、《翻身的日子》、《二泉映月》、《筝箫吟》等,精湛、娴熟的演奏让全场师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掀起了整场讲座的高潮。最后储望华先生勉励在场的同学们多听、多看、多想、多练才能创作出好的音乐,期望同学们能更加注重音乐文化修养,注重民族音乐的创作与推广,创作出更多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优秀、经典的作品,优秀的中国音乐作品创作的道路还任重而道远。
其实,一踏上厦门,这里的空气就弥散出浓浓的音乐气息,在参观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时,邂逅了正在这里举行的国际钢琴艺术节, 7月3日,是艺术节第五/六场:大师班在艺术学院音乐厅与广大师生见面。上午已年过耄耋之年的陈比纲教授在近三个小时的大师课上,认真、细致地指导着三位学员,分别对他们准备的钢琴作品进行了逐一的示范与讲解。其中,陈教授对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的释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要有意识地关注主导贯穿式“命运主题”,其次,贝多芬不同于肖邦,一定要准确把握节奏。这首被人们命名为“热情”的奏鸣曲,同学们不仅要表现出音乐中的激情和紧张度,更要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推动音乐有序地进行,必须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才能称作是一次较好的演奏。
下午,来自德国国立弗莱堡音乐学院的安德烈·伊莫教授,现场指导三位学员依次演奏了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Op.110和舒伯特的两首奏鸣曲,教授指正一些细节:演奏贝多芬作品时,一定要注意速度的变化,在演奏八度时,两个声部同等重要,演奏过程中要将两者均衡地演奏清楚。
安德烈·伊莫教授最后强调,演奏是继作曲家之后的再次创作,要更加自由、广泛地发挥我们的想象空间。
这一天实践组同学们被钢琴大师们渊博的学识和艺术造诣、高超的演奏技巧所深深折服,被他们对艺术的孜孜追求所感染。同学们纷纷表示之后要更专心、努力地学习和练习,郁浩亮同学说“我练琴的时间还得要多些啊。” 胡杨谦同学也深有感触地说“基本功、想象力,一个也不能少。”
(二) 走进不一样的音乐课堂 在厦门理工学院数字创意学院的实践交流中,实践组的同学们从另一个视角了解到音乐的神奇和美妙。我们走进了当地同学的音频硬件课堂,观摩了电钢琴授课,参观了音乐工程实验室,还亲自动手参与了MIDI制作。
来自台湾的刘晏祯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音乐审美,在实验课展示了音频硬件的工作原理和设备拆解,在MIDI课堂用电子乐器合成器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现场声音体验感十足的课堂音乐会,细腻的声音处理、层次分明的空间感更是让现场的所有同学频频欢呼,意犹未尽。
课后,实践组同学纷纷与刘晏祯老师合影留念,留住这个妙趣横生的课堂。
(图片说明:刘晏祯老师生动、幽默的MIDI音乐课堂。) 在刘晏祯老师指导下,实践组同学与当地同学一道动手学习操作音频线连接。
难忘的一课,难忘的一程,我们的梦想一定追随着我们的音乐理想。
(三) 践行梦想 奏响青春 初到厦门时,在厦门理工学院数字创意学院郭肖华院长的提议下,同学们开始策划一个令大家激动不已的行动。7月7日晚上8点,在海峡两岸音乐文创人经常汇聚的“微风乐集”,一缕来自皖南的音乐微风,揣着青涩与稚嫩,呼之欲出。
沙坡尾是厦门闹市里唯一的避风坞。其名称来源是因为这里曾经是一大段沙滩的最末端,而且各处的沙子都会流到此地,在这里沉淀着老厦门的城市记忆。大浪淘沙,岁月更迭,现如今漫步在这里,聆听石板路旁一栋栋古老建筑的风韵,分明感受到这里的海洋文化创意气息,中华儿女美术馆、微风乐集就在这里。
微风两岸音乐文创馆是台湾资深音乐人、唱片制作人杨慕先生在厦门创办的一处音乐文创人聚会、交流的音乐会所,许多原创歌曲在这里创造、交流。他是第一代台湾校园民谣创作歌手,早期致力于校园的民谣的创作与演唱,多次获得台湾文艺金像奖作曲大奖,30年前,他曾经是最早的音乐创作人。
这一夜,杨慕先生微笑着坐在台下,微笑着陪伴我们这群来自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学子拙朴的第一次独立策划的演出。谢谢您!杨慕先生。
(图片说明:陈思汗与郁浩亮同学 萨克斯钢琴合奏 I believe) (图片说明:演出结束,杨慕先生与袁雅琴部长与实践组同学合影留念。) “践行梦想 奏响青春”。厦门理工学院宣传部长袁雅琴全程观看了演出,并对朱赤凯同学的二胡演奏“鼓浪屿之波”称赞有加,朱赤凯同学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厦门,正因为有了这几天对这里独特风情的观感,当看到这首曲子,即刻在心中交织出鼓浪拍岸,乡思月下的心境,情境油然于乐曲中了。”郭肖华院长给同学们极大地鼓励:“同学们有收获就好,希望你们离自己的音乐梦更进一步”。
(四) 开阔视野 丰富音乐人生 一路踏风而行,一路汲取营养,一路快乐成长。来到厦门,实践组同学们一起参观了鼓浪屿钢琴博物馆,穿越了一段世界钢琴的发展隧道,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眼界。
(图片说明:参观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工作人员为大家介绍一段尘封的故事。)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陈列着70多架古钢琴。这里的钢琴不仅历史悠久、种类多样,而且奇特。克莱门蒂19世纪初制造四角钢琴身为世界最大,音响最为洪亮;钢琴制造大师舒楠1906年制作的双键盘的古钢琴有4套琴弦,8个踏板,两层琴键,且黑白琴键颠倒,此外,博物馆里还有琴内镶有三个皇冠的皇室御用钢琴;勃德制于1878年,琴腿为「S」形的钢琴。。。参观一次钢琴博物馆,等于浏览了一遍世界钢琴发展史。一台1928年美国制造、价值昂贵的全自动「海那斯」名琴,用一卷卷打孔的古琴谱逼真地弹奏出贝多芬、肖邦、勃拉姆斯的作品,成为博物馆的背景音乐,与鼓浪屿的拍岸涛声相伴。
素有“钢琴之岛”美誉的鼓浪屿,迎面的海风中都弥散着音乐的味道,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人汇聚在这里,他们来岛上采风、演奏、生活,滋养身心,汲取创作的灵感。当我们一行人流连忘返时,意外的遇见了街头音乐艺人土豆,对音乐共同的热爱,瞬间超越了距离。手鼓艺人热情地传递给我们欢快明朗的节奏,攀谈起做音乐与生活的酸甜苦辣。临别,我们一起演奏一曲并刻录了CD。同学们欢呼着、陶醉着,一起拍击出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音乐的热爱。
走出校园,千里探寻,用心感受,九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令同学们从不同的视角,穿越时空,领悟音乐在生活中蕴藏的至善至美的正能量,让人震撼,让人陶醉。在这里,我们才切身领悟到音乐家冼星海曾说过的一句话:“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热爱音乐,践行梦想,我们已经在路上。
——2014安徽师大音乐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厦门组2014年7月11日
转载自中国日报http://city.chinadaily.com.cn/qiye/xingyedongtai/2014-07-14/4637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