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说话的艺术
2010-01-25
孩子和成人接触,除了观察成人的表情、动作以外,主要是通过语言来沟通。婴儿5个月就能从父母的声调中辨别出温和或严厉,对温和亲切的话语报以微笑,对严厉的声调表现紧张不安,有时甚至会哭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有了理解和表达能力。父母和孩子讲话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手段,不仅要符合教育原则,而且要讲究说话的艺术。 1、和孩子讲话要比较慢、口齿清楚、声调温和亲切,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让他理解自己的意思。有的孩子说话口齿不清,大多是因为在学说话时父母没有注意纠正而习惯的。 2、不要说让孩子妒忌的话。很多成人喜欢讲“你妈妈不喜欢你了,喜欢隔壁小弟弟”来刺激孩子,是很不对的。也不要用比较的语气刺激孩子,如“你看人家多聪明,一学就会,你怎么这么笨。”大都会引起孩子的妒忌心。 3、不要恐吓孩子。恐吓会引起胆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道恐吓的话是假的,他也不怕了。这将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4、不要在孩子面前讲他人(特别是孩子的老师和孩子熟悉的邻居)的坏话。这对孩子会有不好影响。 5、家长要多用积极鼓励性的语言,少用消极、禁止性的语言。如水倒翻在地上,一般家长会说:“不要去踩,你看弄得一塌糊涂了。”有经验的家长会说:“水倒在地上,让我们拿拖布把它擦干吧!”孩子会很高兴的去做。 6、委托比命令好。同样叫孩子去做一件事,讲“去把畚箕拿来”和“帮妈妈把畚箕拿来”两句话,在成人听起来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却有很大的不同。孩子不喜欢命令,喜欢受人委托,特别是3岁以上的孩子,他觉得自己是“大人”了,成人叫他做事,他有一种被信任的满足,会非常兴奋地抢着去做。 7、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接受暗示。他喜欢听成人讲悄悄话,也喜欢和成人讲悄悄话。例如,一个孩子不肯吃青菜,偶而吃了一些,晚上爸爸妈妈就讲“今天亮亮真乖,吃了许多青菜’。躺在床上的亮亮听见了,第二天吃得更起劲了。一个孩子不肯给客人唱歌,妈妈说:“我们来说个悄悄话,商量一下唱什么好”,孩子就在妈妈耳边说:“我唱一个小燕子”。 8、提问是个好方式。2岁左右孩子就会提问,开始比较简单,如“这是什么、这是谁呀……”。3岁左右才会问“为什么?”这表示智力的开发。父母对孩子用提问方法,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启发思维。如“听听谁来了、这是什么声音、为什么风扇会转呀……”等。对孩子的提问要认真回答,不可效衍。语言对孩子的行为起强化作用,凡好的行为,父母要多鼓励,多讲,好行为就会巩固。凡是不好的行为,尽量不多议论,不去强化它,或用其他角度从积极方面讲,时间长了,不好行为可以消失。这对3岁左右孩子特别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