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 尿 病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这个名词大家都听到过很多遍了。西医上管糖尿病叫做甜性的多尿,那么中医上管糖尿病叫做消渴,就是消瘦加上烦渴。实际上糖尿病从医学的角度上来看有这样一个定义:它是一个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两个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是一个慢性的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说到慢性即得了以后好不了,说到全身性即全身各处都受影响,说到代谢性疾病很多代谢紊乱,不止是血糖不好,而且血脂、血压包括电解质、包括急性并发症的时候还有一些酸中毒,水的代谢紊乱、全身代谢紊乱。它的临床表现大概包括两个方面,一个就是血糖高、尿糖多造成的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排尿多,体重减少。另外一个就是并发症造成的症状,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及多种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疾病。中医里称为“消渴病”。有1型、2型、妊娠型和其他类型,今天主要谈的是1型和2型糖尿病。 ●现在全球糖尿病病人有1.5亿,专家预测到2025年将达3个亿,其中75%在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世界华人的糖尿病病人有上升趋势,中国大陆已由十几年前1%的发病率上升到目前的2.5%—3.25%。其中半数病人不知自己已患病。 ●目前,糖尿病的死亡率增加速度是最快的,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第三大死亡原因。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0年全球死于糖尿病的有440万人,仅印度、中国就达100万。 ●糖尿病的危害已不仅仅局限于内分泌系统,它已被确定为导致脑中风、心脏病、肾病、失明、截足等严重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进入糖尿病爆发期 每天至少增加患者3000名 “目前二型(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在中国正处于爆发期,患者已达四千万,而且以每天至少三千人的速度增加,每年增加超过一百二十万”。这是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主任袁申元教授今天提供的有关中国糖尿病的最新信息。 他在此间举行的强生(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强生稳豪血糖仪上市会上透露,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不到百分之一,而现在中国二型糖尿病比例已经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发病年龄更是趋于年轻化。 他指出,糖尿病很容易发现,但调查显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病人并没有得到诊断和治疗;只有百分之八的患者是自觉有糖尿病症状,到医院检测血糖;有百分之二十的患者是在看眼病(糖尿病并发症)时发现的;还有百分之十是因皮肤出现疥肿,经医院诊断证实患糖尿病的。统计表明,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在初次到医院就诊该病时,已经合并出现体内血管病变。 专家一致认为,糖尿病的严重危害在于其后期引起的心血管并发症,因此将糖尿病遏制在萌芽阶段十分重要。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但此时往往已属于糖尿病的中晚期阶段。 专家指出,中国还存在大量的血糖不正常,但还不到糖尿病的人群。这种人得糖尿病的危险比血糖正常的人要大得多,他们是糖尿病人的后备军。由于遗传、饮食习惯、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和紧张焦虑是糖尿病的致病因素,所以国际糖尿病联盟把心理、饮食、运动、药物和监测等五项内容作为控制糖尿病的最佳方案。 为此,专家提醒糖尿病人应即时监测血糖,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因为临床调查显示,如果能把血糖始终控制在正常水平,就可以减少百分之六十的并发症机率。(记者曾利明) 中新社 2003年07月25日 我国4000万糖尿病人中七成患者不自知 “在我国4000万糖尿病患者中,主动就诊的只占1/3,有70%的人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而这1/3的就诊病人中,治疗达标(做到规范治疗)的病人又仅占1/3。多数病人只有被动地等到出现并发症时才去就医。”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主任、北京同仁医院内科袁申元教授在日前与糖尿病相关的研讨会上这样说。据统计,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已经合并有体内大血管病变了。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它不仅会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还可使患者致残、早亡。据统计,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患病率比无此病者高3倍;出现并发症后比无并发症时的医药开支高出25倍。因此糖尿病的早发现、早控制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杜雪平院长说:“虽说大部分患者也知道控制病情需监测血糖,但血糖即时监测的重要性却常被忽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李明子副主任护理师建议:坚持饮食、运动调节,尚未用药的病人,应6个月测一次;吃药的病人,应一个月测28~30次;用胰岛素的病人,每天应测2~3次。无症状的病人,袁教授强调不能因感觉好就不测血糖,她还建议,以下高危人群要早测血糖:年龄超过45岁、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脂血症、高血压、超重、肥胖、有巨大儿生育史的妇女等人群。 《健康时报》 2003-07-31 【追根溯源】 糖吃太多,容易得糖尿病?
许多来就诊的病人会问我,患糖尿病是不是因为平日里糖吃得太多的缘故?当然不是。糖尿病主要是因为体内的胰岛素供需不平衡所引起。 胰岛素又从哪里来的呢?我们人类胃的后下方有一个长形的器官,叫胰腺,它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功能,与糖尿病有关的是胰腺的内分泌功能——胰腺中,有像小岛一样分布的细胞团叫胰岛,胰岛内的β细胞能产生一种蛋白质,叫胰岛素。它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正常情况下,血糖升高时,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下降时分泌则减少。这样一来,我们体内的血糖始终保持在一种相对恒定的水平上。但是,人体遭到内外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分泌的胰岛素“质量”下降时,就会导致血糖的增高。当血糖高过一定的范围,葡萄糖从小便中排出,这就是我们说的糖尿病了。 不同的糖尿病有不同的发病原因。1型糖尿病发病与遗传、自身免疫、病毒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产生的抗体会伤害β细胞的分泌功能,发生糖尿病。在儿童期发生糖尿病的病人主要是这种类型的。 2型糖尿病的原因和1型糖尿病不同。人的体内虽然仍能够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但是,由于体内对胰岛素的功能反应不敏感,也就是人们常听说的“胰岛素抵抗”。结果血糖也升高了。这种类型的糖尿病与遗传的关系非常密切,但其遗传基因复杂,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如果父母均为2型糖尿病病人,他们的子女糖尿病发生率高达60%—70%,一旦外界条件适宜,这些人群非常容易诱发糖尿病。 诊断糖尿病新标准公布 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对我国糖尿病防治具有权威意义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14日公布。根据国内外糖尿病研究进展,新指南中我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糖尿病分型都有了新的改变。 新指南中,我国糖尿病诊断标准被确定为血糖≥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糖尿病的分型也由过去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及非胰岛素依赖型,变为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的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新指南针对一般人群和糖尿病患者还提出了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的管理策略和措施。(记者 刘墨非) 扬子晚报 2003年11月15日 【高发人群】 最易击中六类人
怎么样的人容易得糖尿病?这是前来看门诊的病人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他们自己患病了,深受其苦,所以想到了现在还没有患糖尿病的家人、好友。如果你们身边有下属几类人,就要提醒他们多多地关心自己的血糖。 1,有家族史者。糖尿病病人的家属,特别是近亲,罹患此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出5倍以上。单亲患2型糖尿病者,子女患病机率为20%—30%,双亲患病者,子女机率为60%—70%。 2,中老年人。人到中年,生活工作压力加大,精神紧张。而生活条件改善,摄取热量较多,运动量减少,热量消耗降低。同时,各种脏器渐渐老化,细胞功能逐渐衰退等,使得这部分人容易患糖尿病。 3、肥胖者。肥胖与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有共同的发病基础。在2型糖尿病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肥胖类型,尤其是腹型肥胖。肥胖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会加重糖尿病病人的胰岛钙细胞的负担,更容易引发糖尿病。 4、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者。糖尿病常常是一手牵着高血压,一手拉着血脂异常。它俩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同时又是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因为这些疾病都有胰岛素抵抗,同属于代谢综合症。 5、吸烟者。吸烟可以使多个器官受损,特别是心血管系统,而糖尿病病人吸烟对已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6、日常生活中缺乏运动者。运动除了消耗热量、减轻肥胖外,还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缺乏运动者是糖尿病瞄准的一个“靶子”。 糖尿病能控制,为什么难根治? 到我这里看病的人很多,而且有许多老面孔。这是因为,糖尿病可以控制,但难以根治,一旦发生,将逐渐发展,伴随一生。得了糖尿病,你就注定一辈子要与医生、与降糖药物打交道了。 糖尿病所引起的危害还不仅在于血糖升高本身,更在于血糖升高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代谢功能紊乱,产生各种急性、慢性的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本身的治疗,加上血糖控制不好所需要的医疗费用是很昂贵的。我们来看看美国:1992年700万名明确诊断的糖尿病病人,虽然只占总人口的2.8%,但却耗费保健经费的5.8%,一年花在糖尿病上的总费用为920亿美元。意大利的统计数据则告诉我们,少一个糖尿病病人发生并发症,每年就可以节省5200欧元。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任务是很重的。
老年糖尿病人不宜的降糖药 一、降糖灵(苯乙双胍)属口服降糖药的双胍类。双胍类的降糖药通过促进脂肪摄取葡萄糖,增加肌肉内糖的无氧酵解和妨碍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等作用降低血糖。降糖灵长期服用可引起吸收不良,易导致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大剂量可导致乳酸血症、酮血症及电解质紊乱,一旦发生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死亡率高达50%,尤其是,老年糖尿病人常合并多种疾病,如心、肝、肾等疾患,服用后其危险性更大。
二、优降糖。在各种口服降糖药物中,优降糖的降血糖作用快而强,适合于轻中度的成人糖尿病患者。
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人应当慎用优降糖。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胰岛素拮抗激素减少,糖异生功能降低,加之老年糖尿病常并发肝肾功能不全,对药物及胰岛素清除能力下降,使优降糖在体内蓄积,持续作用极易诱发低血糖症,严重时出现低血糖昏迷甚至死亡。老年人可选择甲磺宁、降糖灵等作用缓和、蓄积较少的药物。如一发现有心悸、烦躁、出汗等低血糖现象,应迅速静注50%葡萄糖液,以减少其危害。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3年03月31日
四个“一点” 说了这么多糖尿病的危害,大家一定清楚了,糖尿病其实是现代人饮食过量、大吃大喝的文明病,因此,大家一定想最好是不要罹患糖尿病,那么预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预防糖尿病最好的方法为保持愉快的心情;定量、定时进食;按时运动;不要空腹运动;同时还要做好“四个一点”。 多懂一点。即对糖尿病的知识多懂一点,对其危害多懂一点,对其防治措施多懂一点。这样,就能够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预防糖尿病。 少吃一点。要控制摄取的总热量,不只主食要少吃,而且副食,特别是高热量的副食也要少吃。不要认为吃就是福,有时吃也能吃出麻烦来,要适当地吃,科学地吃,有道理地吃,不食卤拌饭,因为炒菜用的油、盐等调味品都在卤里。多吃蔬菜如油菜、白菜、菠菜、黄瓜、芹菜、菜花、茄子、苦瓜等。 勤动一点。要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控制饮食,再加上增强锻炼,体重就不至于过胖。我们已经知道,肥胖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不肥胖,得糖尿病的机会就会减少。英国有一句谚语说:“腰带越长寿命越短”,所以控制体重是很重要的。 放松一点。这是指心理调节方面的问题。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也是有其积极作用的。因为各种心理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强胰岛素抵抗,促使糖尿病的发生。有这种情况,也许你原来还将再过几年才会得糖尿病,只因为一次大的精神刺激,很长时间愁眉不展,可能很快就得糖尿病了。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也是重点之一,其预防要点为:密切检测血糖、血压、血脂、体重;必须持久地定时进餐、定时用药;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身心处于健康状态,以减轻各种压力;提倡科学的饮食和运动。另外,糖尿病病人要随身携带一些小食品,以防低血糖;同时随身一张病情介绍小卡片,以应急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