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身份证就能借钱,大学生网贷靠谱吗 本报调查显示约15%的学生有过借贷行为,主要看中网贷快捷方便 专家分析,大学生无稳定收入,还贷能力存疑,有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蚂蚁花呗”、“打白条”“么么贷”,一大波面向大学生的借贷产品,搭乘互联网创业大潮汹涌而来。
浙江理工大学研一的吴同学向记者爆料,他最近注册了一个借贷网站,后来发现里面有一个bug,现在想注销都注销不了,身份信息外露,后悔不及。
跟传统的银行相比,在线平台准入低、监管困难,有学生多处借钱,最后无力还债。对这些借贷产品,大学生们怎么看?他们是否有借贷需求?其中又存在哪些风险?钱江晚报记者进行了调查,并请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高艳东副教授分析风险及如何防范。
前段时间,浙江理工大学的吴同学第一次在某外卖APP上点了份外卖。付款的时候,APP跳出来一个页面,提示他如果用某借贷平台付款,首单可以优惠30元。
于是,吴同学按照提示,下载了这个借贷APP,并在注册时填写了姓名、学校、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
注册后,吴同学用1分钱换取了30元的优惠券。他说,像支付宝、微信这些支付平台,可以绑定手机号码,支付成功后他都会收到付款短信。但这次付款成功后,他什么反馈都没收到。
考虑到这是一个借贷APP,吴同学担心,万一有人在盗取用户名和密码后,进行透支消费,他却对此毫不知情。一旦导致逾期还款,将对自己以后的信用有很大的影响。
吴同学越想越不对劲,联系了客服要求注销。客服回复他,这个APP确实没有设置手机验证功能,但他不能因此注销自己的账号,也不能删除个人信息。
再三沟通下,客服告诉他,如果实在是不放心,可以冻结账号,就是程序稍微麻烦点儿,要提交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
这一场小风波搞得吴同学很郁闷,“感觉注册了就像掉进坑里了。”
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个极端案例。
一台州籍学生在外省一所大学就读,他透露,他们学院15级的一个男生,同时向11个网上借贷平台贷款,金额累计超过3万。男生拿到钱后,把钱借给以前的同学,并收取一定的利息。
结果,他迟迟不归还借贷平台的款项,平台工作人员只好找到学校,要求学校介入。
这位学生说,男生借贷的11个网站,都不是很有名的贷款平台,“说是起点很低,拍了身份证上传,申请后两三天钱就会到账。”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互联网刑事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艳东副教授告诉记者,大学生借贷的主要问题在于,大学生没有固定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还贷能力存疑。这使得大学生可能陷入三大法律风险——
一、违约的风险,如果大学生逾期不能还款,将面临巨额的利息。
二、如果在申请环节使用虚假信息、证件,或者虚构资金用途,或者借款逾期后以“跑路”、“消失”等方式逃避债务,一旦借贷数额超出一定范围且无力偿还,就可能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会面临诈骗罪的指控。据高艳东了解,“蚂蚁花呗”等产品已经有这样的案例。
三、信用风险,随着信用体制的完善,不良的消费、借贷记录,将影响个人信用,有可能影响日后的工作与生活。
高艳东提醒大学生,借贷前一定要评估好自己的还款能力。申请环节要提交真实个人信息,对借贷用途,也要如实填写。
如果无法偿还,不要注销账号、不接电话、拒绝沟通,这些行为都是非法占有的有力证据。相反,要主动和工作人员沟通,延长还款期限,规避刑事风险。
早些年,大学生提前消费的途径是向银行申请信用卡。但鉴于有些大学生沦为“卡奴”、无力还款,银监会在2009年发文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很多银行也纷纷抬高了大学生信用卡办理门槛。
转自《钱江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