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院援鄂的护理团队中,80后的王爱娇是当之无愧的大姐,作为年龄最长、有着19年护龄的资深护理骨干,她工作经验丰富、护理技术娴熟,在导管室的6年时间培养了她严谨的组织工作能力。
当疫情进入严控初期,全国援鄂队伍迅速集结,那时的爱娇是流着眼泪看着一组组逆行的背影。当医院援鄂令一发,爱娇立刻报名,经过层层筛选,她终于光荣地成为宁海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中的一员,于2月9日亲赴战“疫”一线。
在出发前,懂事的儿子还安慰她:“妈妈,您放心,您不在我也会管好自己的!”那一刻爱娇觉得14岁的儿子忽然长大了,驰援武汉,不仅仅是对自己的考验,对于一直在羽翼下成长的儿子应该也是一次锻炼!
9日深夜抵达武汉后,经过1天的紧急上岗培训和剃发准备工作,我院护理团队五人一组,分成两组,爱娇作为1组组长,带领陈而奇,张莎莎,俞海霞,陈海霞4个90后,与慈溪人民医院的5位老师合成1队,于2月11日正式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3-3重症病区工作。
从互不相识的两地医院人到机缘巧合地同一班组,大家从陌生到熟悉,从生疏到默契,成了在工作中查漏补缺、相帮互助的亲密战友!
在这场艰苦战“疫”中,因为疫情的严重性,隔离病房里没有陪护,所以护士就是身兼数职24小时轮班持续不间断照顾患者的那个人。任何需要医生处理以外的事情,都是护士在两层护目工具、三层防护服、四层手套的防护装备下完成。而为了节省紧缺的防护服,护理每一班的工作时间为6小时,加上前后3小时防护消毒和准备工作,每一个班次需要经历差不多10个小时的不吃不喝。
作为护理组长,爱娇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层层把关,随时随刻关注组员的自我防护安全。在病区里面她说得最多的话是:这个我来!有什么问题及时联系我,我来处理!不要担心,我们一起来!不要急,动作放缓!注意防护!
而在生活中,爱娇也是一如既往地对大家关怀备至,总是督促着大家上班前必须吃块巧克力或牛肉干保证体力;休息天必须保证一天一热水瓶的补水;保证睡眠休息......给人十足的安全感。对着身后一群青春的笑脸,娇姐满怀深情地说:“艰辛与磨砺是成长最好的催化剂。这群小姑娘在家可都是娇滴滴的女孩子,可是工作起来一点都不含糊,脏活累活难活永远都是抢着干!真的由衷地佩服她们,也非常开心能在这里结识到这群妹纸!”
是啊,本来在宁海,可能各个岗位的她们很难交集,今天却因为共同的目标在千里之外的武汉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患难时候的真情尤显珍贵!
从二月初到三月底,从初来时大家使用暖宝宝、电热毯,以及平时不穿的秋衣秋裤御寒,到如今的春暖花开,大武汉的热情让大家直呼受不了!十几度暖适的温度对于防护服下的医护人员来说是眼花胸闷气促的元凶,以致每一次给病人翻身、换尿不湿、打开水,哪怕只是从走廊这头走到走廊那头,都成了煎熬!
“感觉比自己跑一场半马还累。最难熬的是脸上出汗后那种坐立不安的发痒,不能擦、也没法碰,汗水在护目镜底部积聚成流,偶尔鼻涕也来凑热闹……每班几乎都在重复上演汗水干了湿了的戏码啊。”爱娇笑着说。而每一次下班卸载防护后,每一个人都恍若从水里捞出来一般,气味浓烈,压痕累累!
从3月17日起,援鄂医疗队开始分批有序撤离,但所在院区是10家新冠定点医院之一。作为留守到最后的危重症病区,越来越多的危重患者转入病区,为了保证护理质量,从上周开始每班在原来10名护士的基础上增加两位,这就意味着班次增多,夜班密度提高,对护理质量的标准也更为严格。
爱娇临时受命被委任为12人的队长,原来搭班班组里走了原慈人医队长,新加入宁波一院的3名队员。爱娇说:“我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更大了!作为队长,我必须保证整个班组的顺利运转,圆满完成上级交付任务!这场战斗我们没有退路,作为国家队的医护,虽然不是第一批来的,但我们一定会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上周实行新的轮班制度后,在连上了三个夜班后,从来不失眠的爱娇第一次失眠了,可她却说:“我必须要挺住!我要带好头!”
对于病区患者,爱娇在坚决执行护理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实行个性化分区分组负责;对于病情极度危重者专人负责:记录生命体征、鼻饲营养液、吸痰、气道管理、翻身、抽血气、crt护理......爱娇说:“其实危重患者的治疗就像闯关,关卡重重,一关又一关,希望患者和我们一起坚持,闯过难关!”
3月22日又有6位新冠患者出院,这是单日出院之最。而从3月18日到25日,武汉只有1例输入性患者。这座英雄的城市已逐渐恢复往日的模样,随着病区患者的出院,回家的日子已依稀可见!
此刻,
爱娇的心愿就是:
战“疫”胜利,
我们一起平安回家!
供稿:宁海县第一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