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客服电话:0574-65520000
搜索
查看: 3590|回复: 1

无糖甜饮料真的不能天天喝!最新研究又添有害证据

[复制链接]

1492

主题

2076

帖子

1万

积分

Lv.17 二品巡抚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18583
在线时间
236 小时
发表于 2025-9-22 10: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当前,许多人喜欢选择饮用无糖饮料,认为在喝饮料这件事上获得了“特赦”,美滋滋的小甜水终于可以敞开喝!但是,无糖饮料真的可以无限畅饮吗?
      其实,近几年的研究越来越多地指向:市面上标注“无糖”“0糖”,但喝起来甜甜的饮料,真的不能天天喝。
      经常喝无糖甜饮料
      同样增加糖尿病风险
      无糖饮料中,甜甜的味道来自多种不同添加成分,常见的包括天然甜味剂和人工甜味剂:
      人工甜味剂:主要包括糖精、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等,只需要添加极少量就可以产生甜味;
      天然甜味剂:主要包括糖醇类的山梨糖醇、赤藓糖醇、木糖醇等,这类本质属于碳水化合物,不属于糖的范畴,热量较低;非糖醇类的甜菊糖苷、罗汉果糖苷等;
      因为替代了真糖却又提供了甜味,不少人会习惯把它们都叫作代糖。
      一项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发现:和几乎不喝无糖甜饮料(每月少于1次)的人相比,每天至少喝一杯的人,得2型糖尿病的风险升高了38%。即使不是每天喝,每周喝1至6次无糖甜饮料的人,风险也有上升。
      研究还发现,好好运动能降低喝无糖甜饮料的风险,但无法完全抵消。
      此外,最新有研究还发现,经常喝无糖甜饮料,可能和大脑衰老加速有关。一项1.2万健康中老年人的调研发现,每天一罐无糖汽水,与食用无糖甜饮料最少的人相比,大脑衰老加速1.6年。
      每天喝含人工甜味剂的饮料
      或激发“嗜甜”本能增加疾病风险
      人工甜味剂和真糖比,几乎没有热量不升糖,在规定添加量内基本安全。
      不过,早在2023年5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就作出明确提醒:不建议将非糖甜味剂用于体重控制或降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
      一项研究分析显示,每天多喝250毫升人工甜味剂饮料,肥胖风险增加21%,2 型糖尿病风险增加15%。并且,人工甜味剂的摄入量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之间呈线性关联,即喝得越多,得病风险越高。研究还发现,每天喝人工甜味剂饮料人群的死亡率上升了,其他慢性疾病风险也会增加。
      现有的研究也给出了一些生理机制层面的解释:长期喝人工甜味剂饮料,可能引发身体复杂连锁反应。
      研究者提醒:人工甜味剂的假甜信号骗不过大脑,反而容易引起混乱。摄入更多人工甜味剂饮料会增加对甜食的偏好,并影响长期的食物选择和饮食质量。
      从现有的机理上来看,代糖就像是身体里“狼来了”的故事,如果长期天天喝,一直被骗的身体和大脑,就会延伸出了一套新的复杂的生理机制来应对。
      另外,人工甜味剂可能通过多个路径,比如破坏肠道菌群平衡、葡萄糖耐受不良和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等影响整个能量代谢过程,长期摄入可能破坏血糖稳态,并增加糖尿病和肥胖等风险。
      对于控重、控糖群体,有短期控制热量、升糖的需求,人工甜味剂依然是一种选择;但是长期来看,建议不要试图靠人工甜味剂控重、降低疾病风险。
      心血管病史人群
      要注意糖醇类无糖甜饮料
      虽然都是提供甜味的物质,但不同类型的代糖对身体的影响不同。
      目前,糖醇类的无糖甜饮料,尚未发现有大规模、明确提升慢性疾病风险的研究出现。但个别糖醇(木糖醇和赤藓糖醇)也有一些小的风险点,建议有血栓病史、心血管病史的人群,千万不要大量食用这两种代糖饮料。
      此外,添加糖对身体的危害是明确的,按照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添加糖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这里的添加糖除了饮料,还包括甜点、冷饮以及家庭烹饪等中的隐形添加糖。
      如果更注重健康,白水、无糖的淡茶和咖啡等,是更好的选择。
      (原标题:无糖甜饮料真的不能天天喝!最新研究又添有害证据)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下载宁海在线客户端

161

主题

534

帖子

3318

积分

Lv.8 榜眼

Rank: 8Rank: 8

积分
3318
在线时间
305 小时
发表于 2025-9-24 08: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微信图片_20250924083019_9_9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户端|浙公网安备案 33022602000116|宁海在线 ( 浙B2-20090316-1

关于我们|电话:0574-65520000 ,GMT+8, 2025-10-3 07:04 , Processed in 0.084207 second(s), 22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0-2015 NHZJ Inc.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819844444  邮箱:admin@nhzj.com
 未成年人保护服务电话:13819844444  邮箱:admin@nhzj.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