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客服电话:0574-65520000
搜索
查看: 508|回复: 0

[网友播报] 木雕巧匠让黄坛古韵化作“万家福”

[复制链接]

1642

主题

5173

帖子

3万

积分

Lv.19 宰相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34615
在线时间
180 小时
发表于 昨天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木作传福 古艺新生
木雕巧匠让黄坛古韵化作“万家福”

      秋日的黄坛镇金家岙村,木作的温润香气与市集的欢声笑语交织成趣。日前,金家岙村田园牧歌营地隐游市集里,“送万家福”木作福礼系列文创展台前人头攒动,成了整场市集最吸睛的焦点。
      福寿果盘憨态可掬,素雅镇纸纹理细腻,几件以蝙蝠为主题的手玩件更是被游客争相品鉴。这几件手玩件因“蝠”与“福”的吉祥寓意,再配上手工雕琢的温润质感,成了最鲜活的“吉祥符号”。“前阵子去参观黄坛三堂,就被古宅里的雕梁画栋震撼到了,没想到今天能把这份‘福气’带回家。”刚选中一件手玩件的李女士笑着感慨,“把古建筑里的文化故事揣进怀里,这样的文旅体验太有味道了!”
      游客们心心念念的这份“福气”,出自当地木雕匠人葛安飞父子的巧手。谈及这一系列木作,葛安飞说,这份灵感的源头,恰是黄坛镇的古建筑瑰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坛三堂。
      以砖雕、木雕、石雕“三雕”工艺闻名的黄坛三堂,梁枋之间、窗棂之上,藏着不少蕴含福寿寓意的雕刻纹样。为响应宁海“三万三城”建设中“送万家福”精神内核,黄坛镇特意邀请以葛安飞父子为代表的本土木雕匠人,开启一场“古艺新传”的尝试。他们以黄坛三堂的蝙蝠、狮子、耕读等传统雕刻纹样为原型,通过临摹复刻、比例缩放,将千年古建里的文化符号,转化为镇纸、墙挂、手玩、果盘等贴近生活的文创产品。“前后三个多月,我们泡在黄坛三堂里临摹纹样,就是想让沉睡在古宅里的雕刻艺术,走进当下生活。”葛安飞说。
      这份让雕刻艺术走出工坊、触达人心的坚守,背后是宁海雕刻技艺绵延百年的文脉传承。坐拥丰富竹木资源的宁海,木雕工艺自古便声名远播。南宋时,民间雕刻已渐趋成熟;清末民初,县城里的根雕作坊(俗称“柴株人”)多达十八家,技艺步入鼎盛;改革开放后,当地接连举办根雕展览,艺人队伍不断壮大,精湛工艺惊艳中外,而葛安飞正是这份技艺的代表性传承者。
      1956年,葛安飞出生于黄坛镇下张村的雕刻世家,父亲葛韶龙是当地有名的雕花匠。耳濡目染间,15岁的他便跟着父亲正式学艺,早年常挑着“作头担”走村串户,为乡邻雕刻大眠床,刀工在日复一日的打磨中愈发娴熟。20岁后,他辗转多地谋生,却始终没放下手中的刻刀,遍访各地木雕匠人,博采各派技艺精髓,不仅让自己的手艺日益精进,更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
       “根雕贵在自然,要‘与天共创’。”这是葛安飞常挂在嘴边的创作理念。在他看来,根雕的魅力从不在“精雕细琢掩盖天然”,而在尊重木料原生形态,以人工巧思点化自然之美,在“似与不似”之间勾勒出耐人寻味的艺术意境。多年来,他将《三国》的豪情、《赤壁赋》的旷达、《西游记》的奇幻、《昭君出塞》的温婉,都凝刻在竹木根茎之上,化作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作品。2008年,他的作品《清心》斩获中国根雕精品展金奖。多年来,已有五十余件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展览中摘得金、银、铜奖。凭借这份匠心与坚守,他先后被授予中国根艺美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等称号,成为宁海根雕技艺的“活名片”。
      如今,葛安飞的手艺已薪火相传。儿子葛伟峰与徒弟甘建军、章光辉均获评宁波市工艺美术大师,三代匠人接力,让百年宁海根雕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此次“送万家福”文创产品的出炉,正是这份“古艺新生”的生动实践。
      来源:今日宁海
下载宁海在线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户端|浙公网安备案 33022602000116|宁海在线 ( 浙B2-20090316-1

关于我们|电话:0574-65520000 ,GMT+8, 2025-11-3 03:27 , Processed in 0.065382 second(s), 20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0-2015 NHZJ Inc.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819844444  邮箱:admin@nhzj.com
 未成年人保护服务电话:13819844444  邮箱:admin@nhzj.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