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客服电话:0574-65520000
搜索
查看: 2939|回复: 1

清明节与三月三

[复制链接]

3235

主题

4054

帖子

3万

积分

Lv.19 宰相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37772
在线时间
223 小时
发表于 2011-3-17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清明节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人们祭祖尽孝道之节,因为它与节气有关,所以不能固定在每年的某一天。三月三是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演化而来,被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是人们除灾求福活动的节日。这两个农历节日,本不类同,由于都处在暮春季节,因而便有机地交叠起来,结成不解之缘。
     
        先以近三年来看,2009年清明节是农历三月十日,比三月三迟;2010年清明节是农历二月二十一日,比三月三早;今年2011年清明节与三月三交叠,同在三月初三这一天。
     
       其实,清明节与三月三交叠是有一定规律的,分别由长短年份间隔交叠,长的隔38年,短的隔19年,循环轮流,丝毫不爽。试从上世纪1916年到本世纪2030年这114年的时间段看:1916年———1954年交叠相隔38年,属长年;1954年———1973年交叠相隔19年,属短年;1973年———2011年交叠相隔38年,属长年;2011年———2030年交叠相隔19年,属短年;此之前与之后均可依此类推。
     
       现将清明节与三月三的节日来历以及人们的过节活动分述于下。
     
       一、清明无客不思家———寒食与清明清明节是人们上坟祭祖的节日。“清明无客不思家”,道出了他乡游子追念先人的感情。
     
       清明,原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值阳春,取“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之意。清明节成为祭祖节日,还得从寒食节说起。
     
       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因国内动乱逃亡国外,许多忠义之士跟随着他,其中有一位贤士名叫介子推,在重耳挨饿奄奄一息之际,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熬给重耳吃,救了重耳的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割股疗君”的故事。后来公子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论功行赏,竟把介子推漏掉了。介子推见自己不在功臣之列,便背起老母到绵上(今山西省介休县境内)隐居去了。晋文公发觉此事后,十分内疚,便亲率百官到绵上去相请,介子推早已躲进山里去了。官员中有人建议放火烧山,说介子推是孝子,火一起,准会背着他老母出山,晋文公采纳了这个建议,便下令放火烧山。烧了三天三夜,山上的草木都烧光了,才发现被烧焦的介子推背着老母,一起死在一株烧焦的大柳树下面。晋文公十分伤心,把介子推母子合葬在这座山上,命名为介山。这天,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了纪念介子推,定名为寒食节,家家禁烟火,吃冷食,开展扫墓活动。到了唐玄宗开元20年(公元732年),正式规定全国在寒食节上坟。到宋朝,又规定寒食至清明三天为上坟日,连当时的京中最高学府“太学”也规定这三天放假,让太学生回家上坟祭祖,叫“清明假”。此俗直到民国时代也如此,大、中、小学一律放“清明假”三天。解放后一度废止,2010年又恢复了清明假。从宋朝起,清明与寒食就等同一起,清明节也就代替了寒食节。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是唐代诗人韩翃咏《寒食》的诗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血杜鹃”,这是宋代诗人高翥咏《清明日对酒》中的诗句。
     
       可见,唐代还有明显的寒食节,到宋代,上坟祭祖全归入清明节,成为清明节的主要内容。
     
       宁海清明节上坟,祭祖完毕,就在坟场附近烧好上坟的酒食,大吃一顿,叫做“坟头散”,用以表示“哀去乐回”。
     
       宁海过清明节要用粳米粉拌合一种叫“菁”的嫩草制成麻糍,叫做“清明麻糍”,也叫“菁麻糍”。上坟祭祖的食品必须是“清明麻糍”,人们过节也必须吃“清明麻糍”。由于这种麻糍是野草掺和的,俗谚叫“清明吃青草”。这也是纪念介子推吃冷食的一种演化和发展,说明宁海的习俗保留着古远的内容与色彩。
     
       清明时节,绿草如茵,宁海习俗要在这天去郊游,叫“踏青”。踏青时配合进行野餐、采百草、扑蝶、放风筝等活动。踏青回来,每人折一枝柳条,插在发髻上,叫做“插柳”。
     
       据说可保一年不受蛇虫伤害,人们也就乐为了。
     
       清明节荡秋千,是旧时代女孩子显身手的活动。“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唐·韦庄《鄜州寒食》)“秋千一架名园里,人隔垂杨听笑声。”(明·瞿佑《清明即事》)简直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清明节放风筝是旧俗男子显威风的活动。最早的风筝是木制的,叫“木鸢”。唐代才有了纸糊风筝。宁海叫风筝为“鹞”,放风筝叫放鹞,放鹞活动自春节到清明遍及城乡。
   
       明、清以来,山东潍坊风筝最盛,名闻中外,至今不衰。
     
       在潍坊当过七年知县的郑板桥,离任之后,还念念不忘潍坊在清明节日里放风筝时“纸花如雪满天飞”的迷人场景。
     
       二、修禊流觞三月三农历三月三叫上巳节。巳,是十二地支中的一支,上巳,指的是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汉朝以前,上巳节必须是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魏晋以后,才固定在三月三日,俗称:三月三。上巳节固定在三月三日后,就不一定必须是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了。
   
       上巳节的活动是在水边举行的,叫做祓禊。祓,就是除灾求福,禊,就是在水边举行祭祀。古时候,每逢这一天,女巫便去河边举行“消灾除邪”的仪式,人们也纷纷去河边用事前准备好的浸泡过的香草水洗浴,洗去积秽,祓除疾病和不祥,其实这也是一种相聚娱乐的节日活动。上巳节祓禊活动,《诗经》亦有反映,至迟在西周时就有了。《论语》中的记载:孔子的学生曾皙向孔子谈自己的志趣时,曾皙说,暮春三月,穿上了春装,跟一批年轻人到沂水(今山东曲阜县南)去痛痛快快的洗浴一番,去舞雩这座求雨的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曾皙谈的是隐士生活的志趣,可他所举事例,正是我国春秋时期人们暮春三月上巳节浴水消灾,踏歌娱乐的活动。
     
       到了西汉,上巳节“祓禊”活动盛况空前,京城长安万人空巷,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城东灞水或浐水之滨,祓除不祥。东汉时,上巳节内容更加丰富,人们来到东流水边举行“祓禊”仪式,纷纷沐浴消灾,还进行郊游活动。据说大将军梁商曾在这一天在洛水之滨引吭高歌。《汉书·礼仪志》有关上巳节的记载:“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灾。”由此看来,两汉时期的上巳节活动,无论是官方,民间,都是相当重视的。
     
       魏晋时期,上巳节正式定在三月三日,除了“修禊”以外,还增添了临水宴饮的内容。这天,人们总喜欢邀请一些朋友宴会于环曲的水流旁,在上游放置酒杯,任其漂流而下,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叫做“流觞”或“流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曾于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与谢安、孙绰等名士在会稽山山阴(今绍兴)的兰亭相聚,流殇赋诗,写下了中国书法史上千古流传的《兰亭集序》。“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更是“三月三”上巳节民俗活动的佐证。“三月三”兰亭聚会,为这一节日注入了文人雅士的情调,更加丰富了这一节日的内容,成为千百年来“三月三”上巳节的一次盛举。
     
       自唐宋以至明清,“三月三”祓禊活动历久不衰,不少文人还为“三月三”上巳节写诗记述节日风情。“远道今逢祓禊辰,两余风物一番新。”(宋·韩琦)“晴日风雩好,晴江祓禊过。”(明·杨基)宁海旧俗,“三月三”男女青年到溪边、井边或在自家天井里搭灶烧饭,大家一起动手,一起吃饭,叫做“天下饭”(露天烧和吃),说是吃后会聪明。“三月三吃天下饭”的宁海习俗,倒很有点魏晋遗风。

      (来源:今日宁海)
下载宁海在线客户端

140

主题

2226

帖子

7901

积分

Lv.14 五品知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901
在线时间
588 小时
发表于 2011-3-31 08: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三月三不是要煮鸡蛋吃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户端|浙公网安备案 33022602000116|宁海在线 ( 浙B2-20200368

关于我们|电话:0574-65520000 ,GMT+8, 2024-11-29 22:43 , Processed in 0.080496 second(s), 22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0-2015 NHZJ Inc.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819844444  邮箱:admin@nhzj.com
 未成年人保护服务电话:13819844444  邮箱:admin@nhzj.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