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浓 发表于 2023-8-3 09:43:52

夏季,心脑血管病也会“蹭热度”

      夏天气温升高,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梗急性发作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增多。昨日,记者从县第一医院了解到,近期心血管患者不少,6月以来已收治了2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比平时增长20%。
  心血管内科门诊量直线上升
  昨天上午9时,记者来到县第一医院急诊大厅。没过多久,救护车就送来了一位急性心梗的患者。心内科住院部也已处在满床状态。心血管内科主任林克强告诉记者,7月初开始,随着气温不断攀升,心血管内科的病人数量有所上升,部分患者症状较为严重。
  “患者出现室颤,立即非同步200焦耳进行除颤!”
  “非同步200焦耳已准备,周围人员请让开,准备除颤!”
  这惊险的一幕发生在县第一医院医疗健康集团北部医院。当时,54岁的叶先生(化名)由于全身湿冷无力,头晕口干半小时来院就诊,在做心电图时,突然意识丧失、无脉搏呼吸,接诊医生林克强和护理部陈莹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初步判断为心搏骤停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团队医护人员持续辅助通气、不间断的心脏按压和肾上腺素反复推注。由于抢救及时,目前患者已转危为安。林克强介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有老人,但也有年轻人,近年来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以前都是70岁以上的比较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但是,就目前接诊群体来看,很大一部分患者年龄在50岁左右,甚至不乏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今年就有多位心梗病人是90后甚至95后。”林克强提醒说,这类疾病风险大、发病快、死亡风险也很高。
  高温拉响心血管疾病警报
  近日,县第一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一名患者的经历值得大家警惕。患者吴先生反复出入空调房,身体对温差变化的反应调节能力较差,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在病情加重后到医院就诊,最终诊断为“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被收住入院。“高温环境下,体力消耗更大,人会变得烦躁不安,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血液循环加快,此时心肌容易缺血,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等不适症状。如果在高温环境突然来到低温的空调房间里,会出现血管收缩现象,血压骤然升高,再加上血液浓缩,有时就会诱发心梗。”林克强解释说,大幅度的温度变化会激活体内的炎症因子,造成斑块的不稳定,引起斑块的破裂血栓形成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北部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潘优兵补充道,一些不典型的心肌梗死表现更要警惕。近日,46岁的龙某因连续两天上腹部隐隐疼痛前往北部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在检查心电图时确诊心肌梗死。“类似不明原因的持续下颚痛、牙痛,咽部异物感、胃部严重烧灼感、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和神志不清等症状,甚至即使无心绞痛,也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信号。”潘优兵说。
  医生提示:防比治更有效
  夏天,我们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林克强梳理了一些日常生活习惯和保健方法。
  首先,高温天气应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老弱病人,宜静养为主。居家时调节好室内温度,使其在人体舒适范围内。有晨练习惯的人,在夏季,可以将锻炼时间调整到傍晚,并注意适当减轻运动强度,减少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
  其次,要及时补充水分。高温时,如果补充水分不及时,容易引起血液容量不足、血液变粘稠等情况。日常以白开水或淡盐水为宜,还可以喝绿豆汤、莲子汤等。饮食方面,宜清淡,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忌食太咸或太饱。避免熬夜,尽量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再次,吸烟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戒烟可以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还可以避免亲友吸入二手烟,可谓是一举多得。
  最后,保持平和的心情,避免情绪起伏过大。不良情绪会使激素水平发生变化,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血压急剧升高、心率不齐等。心情平静,交感神经张力就会下降,血压、心率、体温也随之下降,进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威胁。
      来源:今日宁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夏季,心脑血管病也会“蹭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