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客服电话:0574-65520000
搜索
查看: 1251|回复: 0

日本车“吸能”,德国车不“吸能”?

[复制链接]

13

主题

77

帖子

450

积分

Lv.2 草寇

Rank: 2

积分
450
在线时间
80 小时
发表于 2011-12-25 20: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人坐在车里,车将人包裹起来,大家自然会觉得,汽车越坚固,保护性就越高。在汽车发明之初的大半个世纪里,人们的确都是这样想的,但后来却发现这是个错误的观念。如果车壳是一个刚性体,撞击的冲力就全部由人去承担,只要速度快到一定程度,碰撞时瞬间减速度超过人体的承受值,人就会受伤——从物理学原理说,车壳越硬,撞击的瞬间越短,转移到人身上的冲击力就越大,人伤得越重。
于是,汽车界在上世纪60年代出现了“缓冲吸能”的理论思想,最初研发吸能技术的不是日本的汽车厂,而是德国奔驰。造车厂终于意识到,汽车安全的核心是人的安全,关键不是在碰撞中保证车不变形,而是保证里面的人不“变形”。因此,车壳不是越坚硬越好,它(乃至整部车)要对乘员有一定的保护能力,为乘员分担和吸收一部分(最好是全部)撞击能量。
汽车上真正坚硬的部分是车架的驾驶舱,它必须保证在剧烈的碰撞中不变形和挤压,给乘客留下“生存空间”,至于车头和车尾,对大多数轿车来说都是服从吸能功能的溃缩区。但日本车却因为“吸能”备受诟病,很多人觉得,这只是日本车对自己“不皮实”的狡辩,因此又产生出“日本车利用吸能在碰撞测试拿高分,但是害怕二次碰撞”等说法。实际上吸能是现在全世界车企都采用的技术,德国车也不会为了保护“二次碰撞”而牺牲车身的吸能设计,让乘客去更多的承受第一次撞击的伤害。
在网上可以看见很多标榜某辆汽车结实的照片,比如把一堵墙撞垮了,车子却外观损伤不大等等。归根结底,这种思维就是觉得人在车里撞得头破血流没关系,只要车子不大修就行——幸好日本和德国的汽车工程师都不这么想。
下载宁海在线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户端|浙公网安备案 33022602000116|宁海在线 ( 浙B2-20200368

关于我们|电话:0574-65520000 ,GMT+8, 2024-11-25 02:26 , Processed in 0.076955 second(s), 22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0-2015 NHZJ Inc.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819844444  邮箱:admin@nhzj.com
 未成年人保护服务电话:13819844444  邮箱:admin@nhzj.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