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感冒多发,多位广州市民抱怨,医生未及时开抗生素致病情加重。有人还投诉称,如今医院严控抗生素,致抗生素“一药难求”,使得病人小病拖成大病。(2012年2月20日《新快报》) 卫生部门对抗生素的管理越来越严格。不仅广州,宁波也是如此。从2011年开始,宁波不少医院就对抗生素和门诊输液进行“瘦身”。医生们悄然改变了开处方的习惯。过去,开抗生素很随便。现在则把关严谨。如果没有明确的临床指征,尽量不开抗生素。但这种转变却让一些患者很不适应,甚至投诉起医生来。 笔者认为,出现这种变化是意料中的事情。对一些患者而言,在过去,每次感冒都要用抗生素,输液加口服。现在,却享受不到这种“消费待遇”。如果不出现什么并发症,感冒很快好了,患者会认为这是好的转变,医生的行为是负责之举。但糟糕的是,一旦出现了某些可怕的并发症,比如感冒变为肺炎,他们往往就会迁怒于医生及改革,认为这是“医生不开抗生素害的”,是一种不人性的管理,他们甚至会无比怀念那个抗生素的“黄金时代”,想用哪一种?医生就开哪一种。想什么时候用?医生就允许你什么时候用。 从医疗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多数属于病毒感染,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除非是出现了明显的并发症,比如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疾病。但是,医生也很难提前判断,哪些感冒病人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他们更不能为了预防病人出现并发症就滥用乱用抗生素。否则,这可能是对病人更不负责任的做法。 如果病人因为想使用“抗生素”,没有得到医生的配合,就去迁怒医生;或者因为出现难以预料的并发症,就去轻易否定医生的这种把关,甚至因此否定了严管抗生素新政的善意,可能都意味着一种倒退与落后,因为一旦再回到滥用抗生素老路上,只会令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糟糕,造成耐药的细菌肆虐增多,最后让大家付出更沉重的代价——那就是无药可用。 当下,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管不是太严,而是太松。在不少机构,人们还可以通行无阻地随便使用抗生素。而今,只是开始稍微限制及把关严格一些,就让一些就医者难以忍受。这反而从另一方面说明,在我们这个国家,抗生素滥用的严重程度与可怕程度。一些民众,一旦感冒不能享受“抗生素待遇”,就很不习惯,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会出现一些反应。 要走出抗生素滥用这个怪圈,我们就必须忍受这种“不习惯”,重新认识抗生素的作用与地位,不再把之当成“万能药”与“救命药”。得像发达国家一样,将之当成枪支来看待,什么时候用,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专业医生给出的意见及判断。(吴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