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80后没有春天的 贴子:勿忘陈长官,为了宁海人民生计被五马分尸的县令
宁海自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建县,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在宁海苍茫的历史长河里,徐霞客不过一匆匆过客,在他的那卷游记开篇处,他不经意间为宁海留下寥寥数字,便拂尘而去。此君不为宁海而来,不为宁海而去;来时孑然一身,去时孤影伶俜。数百年后,这无恩之地、不情之城,不想竟敲锣打鼓、抹妆擦粉大肆纪念起他来,全然不顾其本人朴素求真的生命信条。
相反,宁海历史上最厚重的另一页里,有一个重比千钧的名字静静的坐在角落里,少有人翻动。那个满面灰尘坐在角落里,对宁海人民恩重如山却几乎被人遗忘的名字叫做——陈长官。
陈长官为五代吴越王钱镠执政时期的宁海县令,阉割的史官没留下他的真名,宁海人民只知道他是外地人,世代尊称他为陈长官。吴越国王钱镠淫逸昏庸,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加倍征收赋税,百姓苦不堪言,怨声鼎沸。宁海受天然地理制约,为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贫瘠之地,山多地少、水咸沙瘦,自古逢风调雨顺时百姓尚得温饱,赶上天公不悦则全县百姓生计维艰。心系宁海民生的陈长官拒理力争,不顾个人政治前途与生家性命,毅然抵制朝廷连年增加的苛捐杂税。钱王闻报,即派姓羊、毛两位差使专程到宁海查办此事。面对凶残的朝廷差使,陈长官不惧权势、意坚辞激,最终被投入狱中。
狱中的陈县令仍不屈服,为宁海人民的生计作着最后的抗争,他上书钱王要“念民力之艰难,脂膏之易竭,兴作之事稍稍罢斥,则东南耕山渔海之民,益戴钱氏之恩”。另外附诗一首,以表心之绝决。
《下狱有作》 陈长官 按则增科不自由, 未曾举笔泪先流。 高田沙瘦常忧旱, 沿海涂咸少有秋。 要使茧丝殚地力, 愿将骨肉伴枷头。 一时种了黄连种, 万代令人苦不休。
爱民如子的陈长官最后竟被封建统治者五马分尸而死,可见封建制度的残酷可怕。陈长官之死,终于换来封建帝王下旨:“遂罢宁赋”。从此宁海不仅不增税,反而在税收上得到优惠,从此宁海的税收便世代低于邻县的三门、奉化等地。
由于尸首不全,悲痛万分的宁海人民举全城之力,铸成金头一颗,连以四躯,以作全尸。人们葬陈长官于宁海西效祟寺山东南建陈长官墓,墓额镌“履亩铭恩”,意为走在宁海每一亩土地上都要感念其不世恩德。此外,梅林、西店等地皆建陈长官祠,奉若神明,春秋祭祀。如今,宁海城中怡惠路、怡惠小学自是宁海人民纪念陈长官的,原名当为“遗惠”,取“人已逝,遗恩泽”之意。 惟陈长官这样爱民如子的清官,才会实是求是的称宁海“土瘠收薄、高田沙瘦”,理当“轻徭薄税”。现如今,往来宁海的贪官们,言必称宁海物华天宝、得天独厚,并以夸耀高额财政、税收为荣,其实是坑宁!。这些贪官污吏自是悸害宁海人民怀念陈长官的,所以他们不仅任这段历史被埋没,哪怕历史痕迹之“遗惠”亦涂改成“怡惠”。 为感陈长官的千年恩德,不废宁海人之良心正义,本人提议:每年清明节宁海人可不必非去烈士陵园搞祭祀活动,但一定要去看看陈长官。或在宁海秋收时节设“陈长官”纪念日,由宁海人民自发的纪念他。 提议:每年9月15日设为“陈长官”纪念日 是宁海人的一起来申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