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痛时,你多活一天都是我们的幸福”,守护母亲的日子里,曾几次握着母亲的手说。强镇痛药减缓了母亲的疼痛时,我与母亲平静地说话,“未能马上把你的疼痛去掉,对不起…” ,而母亲却说,“你们没什么对不起,你们对我这么好,是我自己得的病不好”,母亲总是反过来宽慰我们——母亲一直相信,人活一口气,只要听医生护士的活,好好配合治疗,自己出力些(加油),就一定能好起来。
懂事起从没拉过母亲的手的我们兄妹,这一次却时时地握着母亲的双手,生怕手一松母亲就会离去,而母亲也用力握住我们的手,感受亲情力量无声地传递。我是在得知母亲住院后确诊为癌症晚期的当天早晨,决定以最快的速度将写亲情的博文成册,以表达对母亲的敬重。出版社也以最快的速度设计出了样书让我尽快带给重病的母亲看,并邀请中国之声主持人朗诵了其中七篇博文,希望母亲能在不多的时日里能听到因她而写的文字。不识字的母亲看到《亲疼》样书里自己的照片,脸上洋溢幸福,而听了博文音频后的第二天早晨,母亲告诉我,“昨天夜里想了很多很多,那样的日子都怎么过来的…”
我们理解母亲病情的严重,知道母亲与我们能够相守的时间不多,握着母亲的手说,每一个人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更不知道自己会得什么病、遭什么罪,最现实的是,好好珍惜每一天。与病重的母亲约定,病房的每一天我们都当一年来过。
我是在母亲的病房里写下了博文集《亲疼》的后记,多么期望母亲能亲眼看见博文集的正式出版,多么期望母亲再听听因她而写的文字。母亲未能等到这个时刻,而我,此生在母亲身边写的唯一一篇文字——《后记》,成了永远的纪念。摘录《后记》,感念母亲。
《亲疼》后记
不敢写后记。因得知母亲患重病而涌起的把亲情博文集成册子的强烈愿望,是沉淀在心的对母亲的敬重。忐忑的,是这份敬重能否给病痛折磨着的母亲带去几分欣慰、减轻几分疼痛,树立与病魔抗争的信心。更让我紧张的,老天能否眷顾这本关于父亲母亲的小册子,以最快的速度在母亲不多的时日里出版,让病床上不识字的母亲闻到关于自己的墨香。
母亲与父亲一样,未读过一天书,连孩子的成绩单也看不明白,搞不懂语文数学与物理化学有什么区别,但是,当母亲在病房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朗诵我为父亲母亲写的文字时,老人感动地说,“那么小的事都还记得”,那个时刻,能感受出母亲沉浸在往事的回忆,对曾经的生活艰辛的感念。
书在父母眼里是神圣的,当靠读书到外面工作的孩子给他们打电话时,父亲母亲的心里充满幸福。母亲不会想到,很多很多次电话里相聊的往事,不仅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后来成了博文的重要内容。没有无数次电话里的相聊,不会有这么多亲情文字。博文集很多文字,都是我和父亲母亲的聊天记录。
我于2011年10月开始写心情博文,亲情、真情、乡情,是文字里的不经意,反思孝顺、孝敬、孝道,是文字里的不自觉。母亲,是滴水之恩谨记在心的坚强而善良的威坪女人,也是千千万万个任劳任怨草根母亲中的一个。从孩子那儿,母亲要的太少太少,只希望孩子过得好,自己能做到的事从不麻烦孩子,也从不主动说哪儿不舒服。母亲,只要我们打打电话,你寄多少钱都没关系,只要心里想到他们。天冷时,寄去保暖秋衣保暖秋裤以及软和的棉皮靴,会温暖母亲的心。天热时,你寄去的夏装,又会凉爽了老人每一个夏日。寄多少钱,母亲都会舍不得花,总是认为孩子过日子也不容易。
腿伤未愈的母亲8月3日住院,三天后查出患胰腺癌晚期,我和妹妹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所有的检查诊断结果互证,我们必须面对事实。当医生告诉这个病会疼痛难忍时,我们不敢告诉母亲实情。要强一辈子的母亲在用药后暂时不太痛时还是相信自己一定能好起来。母亲忍受剧痛,但只要神智清醒,对看望她的友亲都会报以微笑,对医生和护士都会报以感激,不能动时也会弱弱的招招手…
母亲的疼痛频度在增加,疼痛程度也越来越无法忍受。昨晚,医生不得不开始用强止痛药杜冷丁。“确实疼得吃不消,咬牙也不管用”,今天早晨我赶到母亲床前,老人孩子般无助地说,眼泪顺着母亲眼角流下。在母亲面前控制不住眼泪的我,一只手紧握母亲的手,一只手轻轻捏着母亲变瘦的胳膊,“我知道,我知道,这回你受罪了”,第一次与母亲对流眼泪,我对母亲说,“不哭,不哭,哭一下就可以了。会好起来的”——其实我知道这只是内心的祈愿。减缓疼痛也是奇迹,成了这几天对母亲最实际的祈愿。
趴在母亲的耳边,悄悄告诉老人,我写的关于父亲母亲的文章将在两个月内出书,还会有电台主持人朗诵给她听,母亲点了点头。告诉母亲,是最有名的北京大学的出版社出版时,老人似懂非懂地眨了眨眼…
感谢北大出版社的抬爱、理解和鼎力支持,感激出版社理解不请名人作序的想法,感激出版社邀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主持人姚科朗诵数篇博文。姚科老师是我敬重的以声音赋予文字生命、以真挚让心灵的柔软充满力量的主持人。感激一成、抒扬等好友对博文成册的真情帮助。
母亲住院后,老家淳安县中医院为母亲的治疗作出了积极努力。感谢蔡栋伟主任、何菊娟护士长等医护人员对母亲尽心照顾和心理安慰,你们还在支持母亲与病魔抗争。诸多同学、好友、博友,关心母亲的病情。友亲的牵念,让务了一辈子农的母亲感受了一个普通母亲的体面和尊严,病中感受被关爱的幸福。
写多少文字,也不是母亲的全部。在母亲的病房不能写太长的文字,此书结尾,谨以父亲和母亲的名字作为博文集《后记》的记后:
父亲: 王应槐 出生于1935年,2010年辞世。职业:务农。特长:做石磅。文化:不识字。性格特点:倔强。
母亲:钱初花 出生于1939年,仍在与病魔抗争。职业:务农。特长:勤俭、干农活。文化:不识字。性格特点:坚忍。
惟愿《亲疼》早日出版。惟愿母亲能看到因她而写的文字。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六日于母亲病房
《后记》补记:
母亲走了,带着对亲情的不舍,对生命的留恋,与病魔进行了两个月的顽强抗争后,2012年10月2日10:20,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对不起,母亲,我们没拉住你的手,原谅我们的不孝。母亲,走好,天堂里不再有疼痛…
感激母亲,忍着剧痛给了我们时间,在病房让我们兄妹四个一起度过生命里最后一个有母亲的中秋。
没有悼词,没有哀乐,唯有在坟前播放母亲重病后中国之声主持人姚科朗诵的为母亲写的博文《母亲,苦乐乾坤》、《孝顺,并无来世》,感念母亲一辈子的不易,感激母亲一生为我们的付出。
母亲未能等到博文集的正式出版,但在病房看到了出版社加班赶制的样书,听到了姚科朗诵的《亲疼》节选音频。我们把样书和朗诵光盘、母亲生前喜爱的手机等,一起敬放进母亲的墓里,让母亲带到天堂。
走好,母亲!活着的我们前行。母亲不在,家便是老家。乡情在,亲情在,真情在,老家还是心家…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