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客服电话:0574-65520000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罗杰斯

[咨询求助] 筋竹岭

[复制链接]

160

主题

2781

帖子

3万

积分

Lv.19 宰相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38404
在线时间
1165 小时
发表于 2012-10-20 09: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黄坛过去那个叫偶竹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210

帖子

1万

积分

Lv.17 二品巡抚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11174
在线时间
1512 小时
发表于 2012-10-20 09: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走甬临线,过岔路,到桑州岭头有分叉路口,右转王爱方向一直走,过“大路下村”有分叉路口,找一下路标或问一下路人就应该能找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37

主题

14万

帖子

77万

积分

Lv.23 皇帝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积分
772159
在线时间
10617 小时
发表于 2012-10-20 09: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筋竹岭寻踪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2-04-19 09:42
  ●陈彬
  如今的筋竹岭古道
  筋竹岭古道老照片
  “癸丑之三月晦,……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山顶随处种麦。从筋竹岭南行,则向国清大路……。行五里,过筋竹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
  “癸丑之三月晦”指的是1613年农历3月30日,公历5月19日。从这一日开始,游圣徐霞客用他的如椽大笔开始写下洋洋洒洒60万字的鸿篇巨著——《徐霞客游记》(下称《游记》)。十九年后,他第二次来到宁海,又作了如下的记述。
  “壬申(1632)三月十四日,……十五日渡水母溪,登松门岭,过玉爱山,共三十里。饭于筋竹岭庵,其地为宁海、天台界。”
  众所周知,“玉爱山”系“王爱山”之误。
  徐霞客似乎对王爱山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他两次到达宁海,两次“饭于筋竹庵”,两次写到了筋竹岭。
  岁月流逝,朝代更替,白云苍狗,沧海桑田,筋竹庵屋宇烟没,筋竹岭已被抹去记忆。近几年来,虽然不少人对它进行了考证,建起了新筋竹庵,又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但筋竹岭似乎还没有找到,还有人把天台的竹溪岭当成了筋竹岭,这实在是误解。
  事实上,从崇门松西进,经高塘,就来到了王爱古道最低处,并毁于大跃进年代的牛头庵。这里有两条古道。一条是穿过大路下村西行。另一条古道从牛头庵折向西北,经岭头陈村,再转向西北,登上下辽岭南进。两条古道在距新筋竹庵10余米的地方交错。在交错处的东南边上立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东至宁波府,北通华顶山,西往天台县”。
  笔者根据有关资料,经过仔细地考证,并走访了一些老人,认为从岭头陈村至新筋竹庵,现在被称作下辽岭的这条岭就是徐霞客两次提到的筋竹岭。其根据是:
  其一,《辞海》对岭的诠释是“岭者,山道也。”又云:“岭,山之肩、领,可通道路者。”岭头陈是整个王爱最低的村庄,比牛头庵还要低几米。路碑为王爱古道的最高处,是这座山的肩和领。下辽岭就是连接岭头陈至路碑的古岭。岭长近二里,是王爱各村到王爱古道最长、最陡的岭。岭先是平缓,渐次陡峻,接近岭顶的坡度至少在70至80度,全道用大小不一的石子镶嵌,成青黛色,异常光滑。雨天,路石上还能照出一点影子来,稍不留神,就会跌个仰面朝天,无疑是古代的一条交通要道。
  其二,周边老人经常说:“南有竹溪岭,北有筋竹岭。”竹溪岭就是天台泳溪至天台金竹岭头路廊的岭。
  又云:“上了山隍岭,就是筋竹岭。”山隍岭是白溪至岭头陈的山岭,筋竹岭是岭头陈到路碑的山岭。换句话说,岭头陈位于山隍岭和筋竹岭之间。
  其三,岭头陈依然保留着现存最早,修订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要部分用金粉书写,后人称之为金字谱的《缑城金竹岭头陈氏宗谱》,每页一字,字大19厘米×12厘米。岭头陈这个村名也应该是《缑城金竹岭头陈氏宗谱》斩头去尾而得来的。
  其四,谱中多处提到了“金竹岭”这几个字。
  卢原质于明洪武壬申(1392)为岭头陈陈氏所撰写的《陈氏宗谱序》中就有“其子封吴兴王者,被隋文灭国,甘心泉石,游历金竹岭头,爱其地而遂居焉。时人因名其地曰王爱山。”
  螺溪庠生丁文瑞于康熙己丑(1709)的《续修陈氏宗谱序》载:“……金竹岭头陈氏自吴兴王,讳胤,由南京迁游于此,名曰王爱山……”。
  天台赭溪庠生潘亨煌于清康熙庚寅(1710)的《重修陈氏族谱序》中称:“夫祖功宗德非谱无由,谱之系大矣哉。缑城金竹岭之有陈氏也,……”。
  康熙四十八年(1709),陈氏三十八代孙陈元福在《续修宗谱序》中写道:“吾始祖讳胤,封吴兴王,甘心泉石。行至金竹岭头上,背山向水,可樵,可耕,可读,可渔,慨然曰:‘此眠牛胜地,足为子孙百世之基’。因挈累以居焉。”
  《祀田记》中云:“窃按陈氏系后主之子,封吴兴王,名胤。当文帝灭国之时,伏处泉石,复于缑城之西六十里地,名金竹岭头,爱斯土,卜筑而居焉。”
  官至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鄞县的仇兆鳌(1638-1717)为该宗谱题了题为《奉赞金竹岭头陈氏》的诗,曰:
  “爱山有望族,世裔谁与俦?家住岭头下,清风自优游。隐者抱常德,仕者多才猷。登堂见诗礼,绍世唯箕裘。绵绵比瓜瓞,云礽庆讵休。”
  好一句“家住岭头下”。短短五个字不仅佐证了筋竹岭就在岭头陈的附近,而且理清了筋竹岭头与岭头陈之间的地理位置,避免了因望文生义而可能引起的岭头陈应位于某一岭头之上的误解。
  其五,筋竹是一种观赏性竹类,簇发、体薄、坚韧,笋不可吃。它喜欢生长在阴潮,土壤深厚而肥沃的地方。竹溪岭朝南,位于山脊上,砂石结构,少泥土,不肥沃,连柴草都生长不了,更不要说筋竹了。
  也可能有人会说,天台也有一个金竹岭头,而且距离路碑不远,会不会“家住岭头下”的岭头就是天台的金竹岭头呢?
  非也,天台的金竹岭头绝非宁海的金竹岭头。
  首先,《游记》载:“饭于筋竹岭庵,其地为宁海、天台界。”现在不仅是天台和宁海界,而且是台州和宁波界。若竹溪岭地属天台,《缑城金竹岭头陈氏宗谱》的“缑城”就要变成“赤城”了。
  其次,如果竹溪岭就是筋竹岭的话,“家住岭头下”的岭头陈就应该在天台泳溪这个位置上,自然不是宁海的辖地,但事实和史实并非如此。
  再次,《游记》中有“从筋竹岭南行,则向国清大路”的记述。
  “从,自也”,就是“自此开始”的意思。路碑之西南即为通向天台县的大路,而竹溪岭就在它的途中,何谓有“从筋竹岭南行”之说?
  至于天台金竹岭头这个地名从何来的?恐怕谁也说不清楚,或许自古有之,或许是移花接木,或许后人借用,无凭无据,不便言说。
  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到“筋竹”出自于《游记》,而“金竹”见诸于《宗谱》,“筋竹”和“金竹”不是一回事,能是同一个地方吗?
  是同一地名,确实是同一地名。它们不过是字异义别却音相近的同一地名。
  “筋竹,竹名,长二丈许,围数寸,至坚利,可为矛。”《辞海》明确地告诉我们筋竹仅是众多竹类中的一种,区别于毛竹、动雷竹、黄竿竹而已,不存在着褒义和贬义之分。因此,我们可从中推断出来,筋竹岭很有可能是因为两旁长满了筋竹而得名。
  金竹即谓金三品和篠、簜。金三品指的是金、银、铜,篠是小竹,簜为大竹。金竹又可以解释为古代音乐中的金音和竹音。金竹自然要比筋竹内容更广泛,词义更深奥,含义更丰富。而中国人自古就喜欢用吉利或者好听的词语,并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把“跌打岩”写成“铁打岩”,“漏坑”写成“留坑”等情况比比皆是。于是乎,文人们用“金竹”代替了“筋竹”,就不足为怪了。
  更重要的是从新筋竹庵几十公里范围里,筋竹庵就独此一家,别无他店。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金竹岭就是筋竹岭,这是不容置疑的。
  也许有人会问,筋竹岭是否从岭头陈到天台金竹岭头的整条岭。答案是否定的。
  岭,是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而有斜坡的道路。从路碑至天台金竹岭头有三里左右的路程,其间只有一段不到20米的小岭,至今仍无人知道它的名称,其余都是坦途,这怎么能算得上岭呢?
  如果整条岭是筋竹岭,“从筋竹岭南行”中的“从”字的起点又在哪里?难道从天台金竹岭头开始吗?
  如果整条岭都是筋竹岭,路碑处就不是筋竹岭头。当然就不会把岭头陈描述成“家住岭头下”了。
  由此可见,路碑以南的这段路不可能是筋竹岭。“从筋竹岭南行”的起点应该在路碑以北的这条山岭,即今之下辽岭。
  综上所述,从岭头陈到路碑的下辽岭就是《游记》中的筋竹岭,而两条古道交错处,即路碑的地方,就是筋竹岭头。
  由路碑向北,“行五里,过筋竹岭”,就到了“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的白泥岭。
  白泥岭,说它是岭,却长不过20米,说它是路,还不如说是雨水冲刷而成的干沟。因为这一地段的山都是砂岩结构,雨水难以保留,表层浅薄,柴草不兴。松树长在山上,虽然光照很好,终因水分不足,土壤贫瘠,难以成林。是故,岭两旁的松树虽然树冠葱茏,针叶翠绿,却不茂盛,盘根虬枝,且树干屈曲而不高大,犹似盆松。故徐霞客有“俱吾阊门盆中物也”的描述。
  霞客两次“饭于筋竹庵”,与徐霞客同时期的传灯法师也留下了“修竹千竿,兰若数楹,长者福聚,纳子化成,则有筋竹庵之胜”的赞语。
  “筋竹庵”,“筋竹岭”,两者都以“筋竹”命名,说明了它们相互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肯定地说就是先有岭,后有庵,庵依岭而得名,或在岭头,或在岭尾,或在岭旁。
  徐霞客两次“饭于筋竹庵”有力地证明了筋竹庵就在宁海地界。他两次去石梁,没有取道去天台县城的大道,而是走弥陀庵、天封寺的山路。从路碑到天台金竹岭头约三里许的路程。如果筋竹庵在天台金竹岭头路廊附近的话,他必须来回多走五六里路去就餐。不可能,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即使第一次不熟悉情况,第二次还愿意走这么多冤枉路再去那里吃饭吗?于情于理都说不通。更何况近旁就有大路下、岭头陈和山头程等村庄。为什么不去近处的村民家吃饭呢?
  经实地察看,采访了多名当地老人,都肯定地说筋竹庵旧址就在路碑东南20米,距新筋竹庵50米左右处。大跃进时期,在那块地里曾挖出过磉础和荷花磉盘,小时候还见过该处尚有破败不堪的房子。也就是说筋竹庵就在宁海的金竹岭头。
  筋竹庵和筋竹岭似乎成了历史,几被人们遗忘,但它们却在《游记》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重新唤起了我们后人的记忆。
  今谨以此文来表达“5·19”被国家定为中国旅游日一周年之纪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443

帖子

2951

积分

Lv.7 探花

乱毛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51
在线时间
130 小时
QQ
发表于 2013-7-22 20: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王爱山岗 大路下村 找到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万

帖子

9万

积分

Lv.21 亲王

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

积分
93514
在线时间
1175 小时
发表于 2013-7-22 23: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筋竹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户端|浙公网安备案 33022602000116|宁海在线 ( 浙B2-20200368

关于我们|电话:0574-65520000 ,GMT+8, 2024-11-22 22:26 , Processed in 0.078280 second(s), 22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0-2015 NHZJ Inc.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819844444  邮箱:admin@nhzj.com
 未成年人保护服务电话:13819844444  邮箱:admin@nhzj.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