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POLO首次亮相于2001年9月的法兰克福车展,2002年7月大众在中国国产了这款与世界同步的小型轿车,集激光焊接车身、空腔注腊工艺、电子助力等诸多国内领先的技术运用于一身,就当时而言,在安全、配置、技术应用上堪称一流,并为其赢得了“小钢炮”的称号。然而POLO 1.4L豪华手动版13.99万的售价让国内消费者难以接受,自然POLO的销量也非常惨淡。据说,当时大众高层甚至认为第四代POLO的国产是个错误,并有准备停产的打算。2006年,大众在第四代POLO的基础上进行改款,推出了POLO劲情和劲取,实际上就是对POLO进行简配降价,POLO从此火了起来,销量一路上扬。这次经历让大众明白,中国消费者不需要“技术过剩”的轿车,而大众也在简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2009年日内瓦国际车展上,第五代POLO精彩亮相,2010年12月18日,上海大众第五代POLO在上海正式上市。消费者惊奇地发现,新POLO再次简配,其中以减掉后防撞钢梁最为引人注目。不管大众官方如何辩解,第五代POLO的大量简配已成事实。从新POLO的销量来看,简配并没有产生任何影响,POLO依然热销。 2006年,大众第五代Jetta——速腾在中国横空出世,速腾采用了前麦弗逊和后多连杆悬架系统,超高强度车身材料、激光焊接、空腔注腊等装备成就了其在紧凑型车市场的标杆地位。2012年3月,第六代Jetta——新速腾国内上市,消费者发现,新速腾车门橡胶密封条缩水一半、车门三段式铰链消失、发动机舱取消液压挺杆、隔热玻璃被改成白玻璃、电瓶从60Ah变成51Ah 、ESP不能关闭等,但增了胎压监测系统、电动折叠后视镜、前后驻车雷达、蓝牙系统等配置。其中新速腾把后多连杆悬架系统减配为结构简单的纵臂扭力梁式半独立悬挂最让中国消费者接受不了。而在汽车市场相当成熟的欧洲,速腾保留了独立后悬挂。看来,一汽-大众在坚持“原汁原味”的原版引进策略上产生了动摇。 第六代Jetta——新速腾 坚持“技术至上”以及“德国人对质量的严谨态度”是大众品牌在中国的核心价值。虽然简配并不能让消费者对大众品牌的质量和技术产生怀疑,但这种赤裸裸地简配的确让人有点难以接受。大众之所以在中国市场简配这么多,主要是由中国不成熟的汽车消费市场造成的。 新速腾改为扭力梁非独立后悬架 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并不懂车,很多人甚至是“外观控”,他们在乎的是第一是质量,第二是外观,然后是空间,配置是否豪华,不过这里说的配置多是指胎压监测系统、电动折叠后视镜、前后驻车雷达、蓝牙系统、DVD、真皮座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欧美等成熟汽车市场消费者则更多的会关注汽车本身是否具有的良好素质,如是否有先进的悬架系统、先进的制造工艺和动力系统等,其次才关注中国消费者在乎的配置。 相对于顶配的小型车,中国的老百姓更愿意拿同样的钱去买辆最低配的紧凑级轿车。这种消费习惯使得汽车厂商不得不简配以降低售价来取得更好的销售业绩。在现阶段的中国,轿车还是财富的象征,中国的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并不是单纯从使用的角度出发,这里面还夹杂了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国人在乎的面子,有攀比的心里,追求大空间、气派等。这使得汽车消费不理智,加上消费者对汽车缺乏了解,就加剧了目前的这种状况。 宝来和朗逸这种没有太多技术含量,但质量、外观、空间占优的产品的热销让大众明白了:速腾只是在做“出力不讨好”的事。比如独立后悬架,这种悬架更舒适、操控性更好,但复杂的悬架不但会增加设计、制造成本而且会挤占轿车后排的空间。而空间正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一个购车指标,甚至有很多消费者以轿车空间大小来区分汽车的级别。再比如激光焊接,这种制造工艺肯定比电阻焊接优越,但与激光焊接相比,点焊对汽车质量和安全也不会产生影响。也就是说,消费者并不愿意在感受不到的技术上付钱,他们更愿意为能看的到、感受的到的技术和配置付费。 这种现象正是微观经济学中的“柠檬原理”在汽车市场中的体现。所谓“柠檬原理”即次品原理,由“信息不对称理论”,卖家能了解产品的真实质量,消费者并不能确切知道产品的真实质量,而消费者只会根据他所知道的那一部分产品质量付款,这样就会出现质量好、价格高的产品被逐出市场,而质量稍次,但价格适中的产品会占领市场。 作为生产厂家,大众为了迎合市场并作出调整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这里面有我国消费者消费理念不成熟的原因,我们并不能过分苛责大众的简配。相对于某些汽车品牌“重面子、轻里子”的行为,大众还可以称得上厚道,只是这种厚道是相对的。从总体上看,消费者对汽车新技术越来越看重,消费理念在逐渐趋于理性,这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