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法律解释 1、法律解释是指特定主体对法律规定之意义的说明与阐述。法律解释的特点包括: (1)解释的对象是法律文本及其附随情况(制定时的背景); (2)与具体案件密切相关:确定某一法律规定对于某一特定案件事实是否有意义 (3)具有价值取向性:存在价值判断和价值抉择 (4)受解释学循环的制约:整体只有通过理解部分才能得到理解、对部分的理解又只能通过对整体的理解。 2、法律解释的种类(主体和效力的不同) (1)正式解释(法定解释、有权解释):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做出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解释。具体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 (2)非正式解释(学理解释、无权解释):由学者或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所做的不具有法律拘束力的解释。不被作为执行法律的依据。 【注意】在我国,行政执法人员或者处理具体案件的法官、检察官在日常执法、司法过程中所作的解释属于非正式解释。 3、法律解释的方法(约定俗成的) | | | | | | 证成对象:语言的使用方式或规则的有效性 特点:将解释的焦点集中在语言上,而不顾及根据语言解释出的结果是否公正、合理。 | 主观目的是立法者当时立法的意图 证成对象:立法者的目的或意图 证据:以一定的立法资料为根据 | 依据正在讨论的法律问题的历史事实对某个法律规定进行解释。 证成对象:历史事实及其与现实情形的差异,过去实施的解决方案导致的后果不符合社会道德标准。 | 利用外国的立法例和判例学说对某个法律规定进行解释。 | 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中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 证成对象:无矛盾 | |
4、法律解释方法的位阶 (1)文义解释和立法者目的解释使解释者严格受制于制定法,保证法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2)历史解释和比较解释容许解释者参酌历史的经验和国外的经验。 (3)体系解释有助于某国法秩序避免矛盾,保障法律适用的一致性。 (4)客观目的解释使法律决定与特定社会的伦理与道德要求意志,保证其正当性。 ★各种解释方法分别指出了在法律解释中需要考虑的不同因素,这些因素的重要性的不同认定会导致解释结论的不同,最终导致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故而需确立解释方法的位阶关系: (5)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立法者目的解释→历史解释→比较解释→客观目的解释。 【注意】法律解释方法的顺序并非绝对的,即这种优先性关系是可以被推翻的。但是,法律人在推翻上述位阶所确定的各种方法之间的优先性关系时,必须要充分地予以论证,即只有存在更强的理由的情况下,法律人才可以推翻这些优先性关系。 5、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一元多级) (1)一元:解释宪法和法律的权力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 A、解释法律的情形:a、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b、法律制定后出现新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 B、要求解释:(六个主体):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法律解释草案表决稿由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由常委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该法律解释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2)多级:除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外,还存在者其他类型的法定法律解释 A、凡属于法院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院解释。凡属于检察院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检解释。 ★两高解释有原则性分歧,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或决定。 B、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应用法律的问题,由国务院及主管部门进行解释。 C、凡属于地方性法规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制定法规的省级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或作出规定;凡属于地方性法规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省级政府主管部门进行解释。 【真题】法律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不同的法律解释其效力也不相同。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解释的权限范围?(02-1-36) A.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涵义的 B.法律规定业已修正需要重新定义其相关内容的 C.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 D.法律之间发生冲突,需要裁决其效力优先性的 【真题】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对该法律解释,下列哪一种理解是错误的?(05-1-7) 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B.该解释的效力与所解释的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 C.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 D.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 【真题】《刑法》第263条规定,持枪抢劫是抢劫罪的加重理由,应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冯某抢劫了某出租车司机的钱财。法院在审理过程中确认,冯某抢劫时使用的是仿真手枪,因此,法官在对冯某如何量刑上发生了争议。法官甲认为,持仿真手枪抢劫系本条款规定的持枪抢劫,而且立法者的立法意图也应是这样。因为如果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不将仿真手枪包括在枪之内,就会在该条款作出例外规定。法官乙认为,持仿真手枪抢劫不是本条款规定的持枪抢劫,而且立法者的意图并不是法律本身的目的;刑法之所以将持枪抢劫规定为抢劫罪的加重事由,是因为这种抢劫可能造成他人伤亡因而其危害性大,而持仿真手枪抢劫不可能造成他人伤亡,因而其危害性并不大。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06-1-56) A.法官甲对《刑法》第263条规定的解释是一种体系解释 B.法官乙对《刑法》第263条规定的解释是一种目的解释 C.法官对仿真手枪是不是枪的判断是一种纯粹的事实判断 D.法官的争议说明:法律条文中所规定的“词”的意义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需要根据案件事实通过“解释学循环”来确定其意义 【真题】200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妇女权益保障法》进行了修正,增加了“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的规定,但没有对“性骚扰”予以具体界定。2007年4月,某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规定“禁止以语言、文字、电子信息、肢体等形式对妇女实行骚扰”。关于该《办法》,下列哪一选项可以成立? A.《办法》对构成“性骚扰”具体行为所作的界定,属于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立法解释 B.《办法》属于《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下位法,按照法律高于法规的原则其效力较低 C.《办法》属于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变通或补充规定 D.《办法》对“性骚扰”进行了体系解释 【真题】关于法律语言、法律适用、法律条文和法律渊源,下列哪一选项不成立?(07-1-6) A.法律语言具有开放性,因此法律没有确定性 B.法律适用并不是适用法律条文自身的语词,而是适用法律条文所表达的意义 C.法律适用的过程并不是纯粹的逻辑推理过程,而有法律适用者的价值判断 D.社会风俗习惯作为非正式的法律渊源,可以支持对法律所作的解释 【真题】某日,陈某因生活琐事将肖某打伤。当地公安局询问了双方和现场目击者并做了笔录,但未做处理。两年后,该公安局对陈某做出了拘留10日的处罚。陈某申诉,上一级公安局维持了原处罚决定。陈某提起诉讼。法官甲认为该公安局违反了《人民警察法》关于对公民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的规定,因此应当撤销其处罚决定。法官乙认为,如果因公安局的迟延处理而撤销其处罚,就丧失了对陈某的违法行为进行再处理的可能,因此不应当撤销。依据法理学的有关原理,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陈某与该公安局之间不存在法律关系 B.法官甲的观点说明法律具有程序性的特征 C.法官甲的推理属于形式推理 D.法官乙的观点属于司法解释 【真题】某省人大常务委员会认为一项法律的个别条款在适用上存在某些困难,并认为有必要对该条款作出法律解释。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规定,该省人大常委会正确的做法是:(07-1-93) A.对该条款直接作出法律解释 B.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就该条款作出法律解释 C.提请最高人民法院就该条款作出司法解释 D.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该条款作出法律解释 【真题】在一起案件中,主审法官认为,生产假化肥案件中的“假化肥”不属于《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中的“产品”范畴,因为《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条对“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有专门规定。关于该案,法官采用的法律解释方法属于下列哪一种?(08-1-6) A.比较解释 B.历史解释 C.体系解释 D.目的解释 【真题】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联合公布了《关于执行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三)》,对适用刑法的部分罪名进行了补充或修改,取消了原来的‚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罪名,修改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此,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08延-1-53) A.该规定属于立法解释 B.该规定没有正式的法的效力 C.该规定的效力低于宪法 D.该规定属于正式解释 【真题】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下列哪一说法可以成立?(09-1-9) A.作为一种法律思维活动,法律推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绝对事实和真相 B.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活动,法律推理完全独立于法律解释 C.法官在进行法律推理时,既要遵守和服从法律规则又要在不同利益冲突间进行价值平衡和选择 D.法律推理是严格的形式推理,不受人的价值观影响 【真题】《物权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关于这一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09-1-11) A.该规定属于法律要素中的确定性法律规则 B.该规定对于具有物权孳息关系的当事人可以起到很明确的指引作用和预测作用 C.该规定事实上允许法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以习惯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 D.对“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重要法律概念含义的解释应该首先采用客观目的解释的方法 【真题】200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规定:‚刑法规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09-1-51) A.该解释是学理解释 B.该解释属于有权解释 C.该解释和刑法本身具有同等效力 D.该解释所采用的是文理解释 【真题】我国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该省的《食品卫生条例》,关于该地方性法规,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10-1-8) B.该法规属于我国法律的正式渊源,法院审理相关案件时可直接适用 C.该法规的具体应用问题,应由该省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 D.该法规虽仅在该省范围适用,但从效力上看具有普遍性 【真题】谢某、阮某与曾某在曾某经营的"皇太极"酒吧喝酒,离开时谢某从楼梯摔下,被扶起后要求在酒吧休息,第二天被发现已死亡。经鉴定,谢某系"醉酒后猝死"。该案审理中,合议庭对"餐饮经营者对醉酒者是否负有义务"产生争议。刘法官认为,我国相关法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但根据德国、奥地利、芬兰等国判例,餐饮经营者负有确保醉酒顾客安全的义务,认定曾某负赔偿责任符合法律保护弱者的立法潮流。依据法学原理,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10-1-9) A.刘法官的解释属于我国正式法律解释体制中的司法解释 B.刘法官在该案的论证中运用了有关法的非正式渊源的知识 C.从法律推理角度看,"经鉴定,谢某系'醉酒后猝死'"是推理的大前提 D.从德国、奥地利、芬兰等国家存在判例的情形看,这些国家的法律属于判例法系 【真题】法律解释是法律适用中的必经环节。关于法律解释及其方法,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10-1-10) A.“欲寻词句义,应观上下文”,描述的是体系解释方法 B.文义解释是首先考虑的解释方法,相对于其他解释方法具有优先性 C.历史解释的对象主要是法律问题中的历史事实,与特定解决方案中的法律后果无关 D.客观目的解释中,一些法伦理性的原则可以作为解释的根据 【真题】2007年,张某请风水先生选了块墓地安葬亡父,下葬时却挖到十年前安葬的刘某父亲的棺木,张某将该棺木锯下一角,紧贴着安葬了自己父亲。后刘某发觉,以故意损害他人财物为由起诉张某,要求赔偿损失以及精神损害赔偿。对于此案,合议庭意见不一。法官甲认为,下葬棺木不属于民法上的物,本案不存在精神损害。法官乙认为,张某不仅要承担损毁他人财物的侵权责任,还要因其行为违背公序良俗而向刘某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10-1-53) A.下葬棺木是否属于民法上的物,可以通过"解释学循环"进行判断 B."入土为安,死者不受打扰"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法律推理的前提之一 C."公序良俗"属伦理范畴,非法律规范,故法官乙推理不成立 D.当地群众对该事件的一般看法,可成为判断刘某是否受到精神损害的因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