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煊玮 于 2013-3-21 09:29 编辑
自信心是确信自己的能力,有把握去完成所承担的任务,敢于追求目标的情感体验。自信心强的幼儿能较准确在评价自己的能力和客观困难,在新的活动任务前不胆怯,能主动参加;遇到困难不畏缩,能积极去解决困难;讨论时能大胆发表意见,不轻易改变主意,符合他们。而过分自信或自卑的幼儿则对自己的能力和客观困难不能正确地评估,在行为上则常表现自满、骄傲、粗心大意或遇事畏缩不前,遇难而退。
自信心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一些心理学家曾测量了140名4—12岁儿童的智力水平。发现智能好的儿童自信心都比较强。自信心总是与主动、独立、创新、勇敢、坚强、开朗、乐观等健康心里相联系,而缺乏信心或自卑感则常是与被动、依赖、保守、怯懦、软弱、忧郁等消极心理相联系。因此,可以认为自信心是儿童发展的推动力和调节力,培养自信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与内容。
怎样培养幼儿自信心呢?
1、增强自信教育意识
要充分认识自信教育对幼儿发展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还要认识到幼儿的各种意志行动中很多环节都存在着自信问题,自信教育课题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各种教育活动之中,教师要敏于发现他们,认真做好此项教育。有些教师注意了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完成任务的信心,但往往仅着眼于具体活动任务的完成,把鼓励信心仅仅视为提高活动积极性和克服力量的一种手段,而没有从培养健康人格着眼,把培养自信心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和目标。
2、在各项活动的各个环节上做好自信教育
活动起始阶段要做到:
(1)确定活动目标时既要贯彻量力性原则,又要贯彻渐进性原则。不量力则易使幼儿望而生畏,影响信心;不渐进则难以培养自信心。
(2)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意志和情感等方面,正确认识活动任务的难度,以唤起其自信心。
活动实施阶段要做到:
(1)帮助幼儿及时认识自己在活动中的成就,鼓励幼儿的积极性。
(2)及时帮助幼儿克服较难解决的困难,使他们获得成功,以增强其信心。
活动结束阶段要做到:
(1)要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成果和活动能力,帮助他们能逐步正确认识自己的活动能力与情感、意志品质。也应引导和组织幼儿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识。
(2)日积月累,滴水穿石。只要在一个具体活动中注意唤起幼儿信心、激励信心、坚定信心,注意不断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和认识客观困难的能力,就可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自信心。
3、培养成功感
国内外教育经验和科研成果都证明,成功感是自信心的重要心理成份。要帮助幼儿获得成功,使他们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帮助幼儿从自己的成功中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认识到客观困难是可以克服务。
4、正确对待幼儿
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对幼儿自信心的发展至关重要。研究表明:成人充分的信任、热情的期待和正确的评价与鼓励能有效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1)要真正信任每个幼儿,特别要信任那些能力差和有不良习惯与行为的幼儿。不信任必然会在言行和表情中流露出来,而幼儿对成人,特别是老师的态度很敏感。一旦你对他的不信任为其觉察,就会影响他们在发展能力和品德上的自信心。教师要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你是新任他的。
(2)热情的期待。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在一所小学的18个班中随机选择了20%的学生进行心理测验,然后告诉教师这些学生学习能力很强,但不让教师告诉学生。测验的结果坚定了教师对这些学生的信心,激发了教师感情。教师这种建立在信心基础的热情期待通过他们态度、眼神、笑容、语调激励了学生的自信、自尊,从而使学生自强。结果8个月后,名单上的学生,各个成绩优良。这个实验证明,教师对学生热情的期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信心,促使他们的发展。但对幼儿的期待不可过高或过低,要适合他们的水平。
(3)评价幼儿的行为。既要评价他们的活动成果,又要评价其态度和精神;既要评价他们的能力,又要评价其品德,以增强幼儿在能力和品德两方面的自信心。对能力弱而品德好的幼儿要适当地多给予表扬,这会增强他们的信心,淡化在能力上缺乏自信心的消极情绪。对能力强的幼儿的表扬要适当,过高、过多的表场会助长他们的自傲心和虚荣心。对有不良行为与习惯的幼儿积极评价他们的优点和品德上的进步,以增强他们的发展品德的信心。
(4)面向全体,注意“两头”。自信教育要面向所有幼儿,但对能力强和能力差的,对有不良行为和习惯的要多给关心和帮助。前者防其骄傲,后者防其自卑。
5、正确组织活动
竞赛能激发幼儿上进心和竞争力,但使用不当会影响幼儿自信心的发展。要多引导幼儿自己同自己比;要组织能力相当的幼儿进行竞赛,总让能力弱的和强的比将会是弱者丧失自信,使强者产生骄傲。
由此自信心对于孩子成长有很大推动力,幼儿要从小树立自信心,才能快速接受新知识,适应新环境,大胆地创造美好未来。
本文转自第一名宝宝网
更多育儿知识请加微信号:FamilyChildCenter
手机扫描:直接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