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各科试卷评析
昨天16时10分,在春晓中学中考考点,工作人员正将刚刚结束的科学科目答卷进行装袋密封。历时两天的我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昨天下午顺利结束,将进入紧张的阅卷工作阶段。据悉,今年宁波中考阅卷仍采用网上统一阅卷,阅卷时间为6月16日至18日三天。(严龙 陆倩 摄)
昨日下午4点,随着中考科学考试的结束,为期两天的2013年中考宣告结束。今年中考各科试卷难度如何?各科试题有何创新?对照今年的中考题,今后的初中教育又该注意些什么?针对这些问题,昨日,记者特别邀请宁波外国语学校5位老师对5门学科进行一一评析。
语文:作文区分度会比较明显
中学一级教师 王兆群
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既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味人生,展现了语文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成果。
新鲜
语文是源远流长的,语文也是朝气蓬勃的。这一特点在试卷中可见一斑。非文学类作品阅读第二次引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打破了传统阅读题的考查模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体现了语文试题的设置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命题作文“2013,我的夏天”更具时效性,直逼当下,使学生思绪良多,激发了写作欲望。该题下笔容易,但出彩则不易,因而作文的区分度会比较明显。表达清晰、内容充实、构思新巧、个性突出的作文容易获得好评。
实在
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覆盖初一至初三,涵盖面可谓广矣;而教材的影子无处不在,如考查的课外文言文就是课内文本延伸。这昭示语文学习应立足课本,以课本为根本,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打好基本功。以名著学习为例,2013年,共考查了14部名著,名著阅读第一题考查的就是《水浒》中的一处情节,考查点颇为细小,暴走式阅读很难从容应对。因此,学生应重视平日的点滴积累,循序渐进,切忌临时抱佛脚。
灵动
语文学习既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注重发展思维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考查学生思维品质的题目在试卷中比比皆是。如名著阅读的第二题,光读名著,熟悉情节是不够的,需要学生具备分析事物的能力,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如综合性学习的第二题,需要学生能凭借文字想象画面,又能够准确赏析诗句的意境和韵味,提高审美情趣,所以仅擅长形象思维回答此题就会有些力不从心。再如第二篇阅读题的最后一题的设计颇具匠心,要求学生能针对不同的观点(现象)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考查的是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此外,本套试卷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倡导学生热爱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习惯,发现平凡生活中的乐趣,无不彰显着命题者的良苦用心。
数学:突显核心 多点压轴 求变求新
中学高级教师 王波明
2013年宁波中考数学试卷继续本着面向全体、稳中求变、变中创新、两考兼顾的原则,试卷结构合理,知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梯度大,难易比例适当,有很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注重能力考查,体现“鲜”、“活”、“亮”的特点。
一、 突显核心,重视双基
突出核心知识的地位,如:代数式、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圆、概率统计等,基本覆盖了所有的初中数学必学内容。如选择题1~10题,填空题1~4题,解答题的19~24题,都是基础题,起点低,易完成,让绝大多数学生享有成功感。
二、多点压轴,分散难点
如选择题的第12题,填空题第18题,解答题第25题的第(3)题、第26题的第(3)题,对学生而言都有一定的挑战性。其中两道解答题在问题的设置上,由易到难,层层设问,让大部分学生都跃跃欲试,同时给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了更广更深的思维空间。如此设计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有不同思维方式、思维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科学的评价。
三、求变求新,理念先进
如填空题第17题是考纲题的重新挖掘和再创造,在引导学生注重平时学习过程的同时,也引领教师研究考纲,具有很好的教学导向性。
如解答题第25题,在引入新的概念“和谐四边形”后,先简单证明,再动手画图,最后分类讨论求解,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数学活动经验和探究能力。
如选择题的第9题和第12题,都具有PISA题的明显特征,考查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与数学基本素养,体现了PISA题的先进评价理念。
英语:总体难度较去年降低
中学高级教师 盛艳萍
今年的英语中考试卷注重基础知识点的考查,总体难度较去年有所降低。
一、语言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本卷关注语言功能和话题的多样性,如听力部分涉及了天气、职业、购物、旅游、饮食、家庭等话题,单项选择考查学生的语用能力,体现了语言的工具性。在教学中,除教材提供的话题外,教师应尽可能创设接近真实的情境并设计真实的任务,将教材中“他人的生活”延展至“学生自己的生活”,将知识放在情节中进行教学。
二、阅读视野无极限
本卷选材注重价值引导,兄弟情谊、对往事的回顾、智慧的真谛、励志语录等主题都体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如阅读A篇未选用常见的信息搜索类应用文,而选用了一首主题为“祖母讲述老照片的故事”的儿童叙事诗,为阅读板块增添了强烈的文学气息;B篇中的智慧故事发人深省;C篇的环保话题借作者的个人视角,通过火烈鸟的迁徙托物言志。
语言教育中的文化教育和人文素养提升不可或缺,在教学中,师生可涉猎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本,拓宽视野,体验语言的美感和真实性。
三、学习策略学以致用
学习策略并不是锦上添花的点缀,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整体理解策略和细节搜索策略的相结合在本卷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亦需在教学中受到更多重视。
如听力短文理解中的16、17、18题皆为细节理解题,在预览题目后,基本能预测场景,带着问题去听材料能使细节定位更清晰。
完形填空延续了近年的情感主题,针对此题型较为有效的策略是:运用整体阅读策略理解文章,补全缺失信息,再通过细节对选项进行比对验证。本卷即为典型例证。
本卷阅读理解的题目设置有较强的综合性,包括理解文章功能、归纳主旨大意、查找细节内容、厘清逻辑关系、体会写作意图、运用词汇策略等,涵盖了整体阅读和细节理解两个纬度。
书面表达话题贴近生活,但审题需明确诸多信息如作者身份、读者、写作背景、写作内容等。其中的评论部分考查学生对现象的归纳分析能力,是写作教学中亟需重视的环节。
科学:关注热点、突显素养
中学高级教师 戚晓红
今年的科学考试有两大变化:一、试题满分变为160分,选择题后十题改成4分一题;二、考生考试中不能使用计算器。但试题的内容、形式、总体分值比例与以往保持基本稳定,压轴点分散,区分度较好。试题贴近生活,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以后的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一、立足考纲,重视双基
试题立足考纲,考点覆盖面广,对考纲中的各层次知识点进行巧妙布局,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并在平稳中突出创新。考查的内容如力与运动,压力压强,光学,电和磁,功和能,酸、碱、盐的相互关系,气体制取,生物的新陈代谢,生态系统等等,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知识。
二、贴近生活,关注热点
今年在命题中仍然注重试题内容与生产、生活及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关注科技的最新发展和最新的科学事件,特别重视将考查的知识落实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体现了“STS”原则,并突出了科学价值观渗透。如第3、9、12、14、21、23、24、29、33、34、36题,涉及生物航空煤油、家用接线板、俄罗斯的陨石雨、H7N9禽流感、绿波带、食品安全、生态农业、交通设施、环境问题等方面。让学生在答题的同时,接受节能减排、均衡膳食等教育。
三、注重实验,强调探究
今年试题中,实验、探究仍然作为考查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从实验的装置、设计、步骤、现象、结论和实验分析、实验反思等不同的环节进行考查,尤其如第22题,充分体现了“做”实验和“背”实验的区别。探究方面突出考查学生从图表、模型中获取有用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的能力。如第1、4、6、8、15、17、19、22、31、32、35、37题等。
社会政治:聚焦热点 价值引领 能力立意
中学一级教师 徐笑琴
中考社会政治试卷聚焦社会热点,具有时代气息,注重价值引领和能力立意。
一、价值引领,注重感悟
今年的社会中考卷一如既往坚持主流价值引导,试题呈现出积极向上、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思想观念。如第3、17题的法律精神;第4、13题的传统美德;第15题的科技创新及人文关怀;第5、12题的和谐社会;第9题的和平发展;第14、18题的科学发展观等。特别是14题(4)小明探寻后写下“美丽长江,永续发展”的愿景,15题(4)以方便行人过马路为出发点设计交通信号灯,18题(3)谈谈如何为生存环境的改善“共奋斗”等,让学生在答题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试卷充分体现社会思品学科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公德意识,提高科学素养,从国家民族甚至是全球的高度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能力立意,立足基础
试题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如13、15、17和 18题都是从学生生活出发,巧妙创设问题情境。第13题(1)、14题(2)、17题(2)和18题(1),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是否做到活学活用。材料分析题要求学生在认真研读材料的基础上,努力找到材料与学科知识的联系。试题设问活而不难,只要获取到有效信息问题便可迎刃而解,综合考查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概括和表达能力,在具体情境中学以致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三、关注热点,深度挖掘
试题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典型的案例和人物,体现时代特色,反映社会变迁。如新一届领导人当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日本“收购钓鱼岛”、宁波智力援疆项目、“最美宁波人”、“中国式过马路”、共筑“中国梦”等等。第15题围绕“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热点,以“交通信号灯的变迁”为线索综合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科技发展以及法治社会等知识,设问思维度高,知识跨度大,最后一问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和发散思维,彰显学生个性。
(来源:宁波日报网 记者 陈 敏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