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天然不天然。 作为新西兰乳业巨头居然拖延一年多时间才通报其38吨奶粉原料含有肉毒杆菌。要知道,中国是新西兰乳制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80%的进口奶粉来自新西兰。 在此事件中,最受伤的无疑是洋奶粉的拥趸们以及不得以投入洋奶粉怀抱的为人父母者。可惜啊,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在事件发生的5天后,恒天然才就风波发表道歉声明,而就肉毒杆菌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及相关赔偿事宜未着一词。 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缺氧环境下的细菌,在罐头食品及密封腌渍食物中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其在繁殖过程中分泌的肉毒毒素是已知毒性最强的毒物,1毫克的肉毒杆菌可以毒死1万个人,或者2亿只小鼠。 尽管肉毒毒素毒性很强,但不耐热,一般认为,75度至80度,10-30分钟,即可灭活,故高温加工过的乳粉在理论上不太可能直接引发中毒事件,但问题是肉毒杆菌需要在120摄氏度加热10分钟后才被消灭,而家庭在冲泡奶粉时往往使用的都是温水,起不到相应的杀菌作用。 进入肠道的肉毒杆菌极有可能生根繁殖释放毒素,毒素进入血液以后则引发神经痉挛或麻痹的一系列中毒症状,而这其中又以肠道微生态屏障尚不健全的1岁以下婴儿最易中招,虽说机率不高,但对家长来说,终究似在心头悬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板蓝根又很忙 虽然相关部门希望公众不要过于恐惧于肉毒杆菌及其毒素中毒,但肉毒杆菌还是不可避免的成了热词,而各种对付肉毒杆菌及其毒素的方法也被“人肉”了出来而广为传播。 其中,提及最多的是服用益生菌对抗肉毒杆菌,而对毒素则显得过于专业,比如注射肉毒毒素抗血清或抗体、服用盐酸胍,后者且不说有点操之过急,其或多或少的毒副作用,也值得权衡一番。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还未从H7N9的火线上全身而退的板蓝根又一次“被”投到了抗击毒素的第一线,但这一次比较隐晦,也没有政府部门做背书,只是某些人从钟南山院士领衔的“板蓝根抗病毒研究”国家级课题中获得了启发,但他们没有搞明白的是毒素也有内外之别,而肉毒毒素属于外毒素,不归专门抗击内毒素的板蓝根所管。 除此之外,人们还如获至宝的搜索到了代谢修复技术,关于这一技术深入了解的人并不多,只是知道该技术所衍生出来的功能食品具有分解有害蛋白(毒素也是一种蛋白)并激发机体自我修复能力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兴技术所衍生出来的产品上市之初往往价格昂贵非常人所能消费,更何况这一产品还未正式上市。 所以,当务之急还是应该由主管部门组织专家不带有功利色彩的进行科学宣教,确实有必要的,则提供相应的救助措施和方案,免得国人感慨——“如果没有板蓝根,世界将会怎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