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0-27 18: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几乎就是在上世纪与周键老人下放时期研究王枣子草药的同时,一个山沟里的年轻人,得了肺结核。那个年代物资极度匮乏,加上山沟贫困,贫下中农得了肺结核无异于塌了天一样的灰暗。况且他才刚刚高中毕业,十八九岁,家中的经济状况很不好.即便是有点小钱,又如何托人求人买得了青链霉素.
实再没招了,忽然想起了地方一个老中医。老人医道高深,人又厚道,一手的好书法。年轻人平时老是有事无事地总往卫生室里跑,主要目的是看老人开处方时的书法。久而久之,无师自通,连对处方里的许多奥妙也了解了一二。他发现老人的处方里经常出现王枣子,而且老是在一些疑难杂症里出现。
经过年轻人的反复讨教,老中医一点也不保守,手把手地教他认识王枣子,上山采药也带上了他。采药、加工炮制、阴干保藏,连同卫生室最先进的蒸馏消毒,用熬制的汤药再加工装成2毫升的玻璃针剂也学会了。没想到这些土技术,这时候该用到了自己的身上了。年轻人连上山采药,连敖制加工针剂自己使用,每天不间断地大碗大碗地喝王枣子敖的苦汤药。连续两个月下来,到了镇里的卫生院检查,认为好了。再到县医院复查,拍了片子一看,果真好了。
年轻人拿着新拍的X光片子,到了大公社的卫生院,医生们服了。说你小子命大,没花多少钱,没费劲倒把这个难缠的要命的肺结核给治好了。公社书记的丫头也是得了肺结核,天天打针吃药,青链霉素,肺结核还没有好,链霉素的副作用倒把丫头的一个耳朵搞聋了。你说怪不怪.
这个年轻人,就是现在执著地研究开发王枣子的韩正宾.
韩正宾本名韩志文,中下等身材,鏊黑脸膛,五官搭配均匀,连脸上的雀斑也是对称的,呈北斗七星之状,和满头的自来卷黑发配套,活脱脱的的一个"拉非克". 高中毕业后一心沉醉于书法,劳动之余专门看老中医的处方.其实主要是想看老中医的书法,没想到歪打正着,书法练得一鳞半爪,反而把处方背得滚瓜烂熟,其中主要对王枣子治疗地方的疑难杂症有了一种朦胧的认识.
最为得意的是,自己也受益于王枣子草药.意想不到的好处,使年轻人感到了中草药的奇妙,深深地烙印留在了灵魂的深处.
高考制度恢复了,韩志文连续两年复习考上了中专商业学校,终于走出了山区,当从当地的公社粮站拿转到城市的到粮油关系时,对天长嘘一口气,终于和山芋干"离婚"了.当地流行一句话"山芋饭,山芋镆,离了山芋不能活",自六零年以来,这里基本没有摆脱主粮是山芋的阴影.小麦的产量很低,生产队里人均常年不能分到100斤小麦,有的年份才几十斤,靠这么一点细粮,那里能填满肚皮,只是逢年过节的吃上几顿驴打滚的大花卷,平时就干脆是整天吃"钢盔窝头",因为山芋面做成面又黑又粘,蒸熟了以后油黑发亮,农家刚出锅的窝头就像士兵的钢盔一般.农民形象地把山芋窝头比喻成钢盔.有的家人口多,又都在长身体,肚子里没有油水,寡的肠子都是薄的,很快就把细粮报销了.整年累月地吃上了钢盔窝头.大人孩娃直吃得胃酸肚涨,一看到钢盔窝头眉头就蹙了起来,有的一提起山芋就条件反射地吐酸水.
细粮粗粮,农民和工人,农业非农业横亘着一道无形的天河.山芋干如影形随地跟着农民兄弟,未婚的青年男女都恨不得马上离开农村,离开这山芋干的无形婚姻一般的缠绕.
韩志文一晃两年毕业了,混得油光满面地走上了但是很香的工作岗位,当上了一名地区医药站的会计,名字也改成了韩正宾,以示和山芋干离婚的决心,因为坐大桌坐在正宾的席位上才不会再吃山芋干了.
再过几年,干到了财务科长,副经理,经理的位置.当时的医药站真是了不得,人均年效益五万元以上,是地方的纳税大户,单位的职工福利很高,发东西都是煤气罐一套,发钱都是几百上千元.令人羡慕,要知道,当时的人均工资才几十元啊.谁要能调到那里工作,非得有专员书记打招呼不可.韩正宾刚好赶上了,年纪轻轻的二十多岁的毛蛋孩子,居然越混越好.后来他的二级站的业务经营成了全国业绩最好的单位.召开全国性的医药营销会议,主席台上一定要有三十不到的"老韩"的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