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孩子在城关某小学读五年级。数学不是很好没放在他数学老师那里补课,于是在平时总是受到“特别待遇”。而事实上从一些题目看来也让我对该数学老师的能力及人品产生了怀疑。
五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课时特训,第48页的一个填空题,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30cm,底是8cm,腰是( )cm,面积是( )平方厘米。
这分明是一道错误的题目,所以我让孩子在题目旁注上题目有错。结果第二天,他的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当堂取笑他,说不会做就说题目错了。还逼着他写上错误的答案腰是11cm,并且直接11X11÷2=60.5平方cm。11,11,8周长确实是30,可是这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吗?很显然不满足勾股定理。并且直角边怎么可能大于斜边?这是连二年级小朋友都知道的事实。所以题目本身就是错的,11,11,8只是一个普通的等腰三角形。普通的等腰三角形可以把两腰相乘除以2当做面积吗?当然不能。那么这样逼着孩子写上错误不是误人子弟么?
诸如此类的一些题目还很多,只要与他解法不同他就打错,我倒是认为老师恰恰应该鼓励孩子多多发散思维,学数学本身就是一个思维拓展的过程。而不该扼杀孩子的思维,不该以“标准答案”来衡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标准答案也未必一定正确的。错了就该纠正,而不能将错就错,更不能在孩子发现错误后当全班同学面取笑他(有失教师形象,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造成影响),何况事实上题目就是错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