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一帮人在家觉的闲着无聊,到公司打乒乓球,人多了就热闹非凡。新调来的市场部张经理从外面走进来,大家招呼他:“张经理过来玩一下。” 张经理笑着说:“好久没打了,不行啦。” 在大家热情的邀请下,张经理终于推辞不了,持拍登场,只见他不费吹灰之力,把对手逐个打败。这么纯熟的技术,哪里会好久没打了?但是在场熟悉他的我并没有感觉奇怪,我因为心中有数,张经理的话不过是“深藏不露”的一种应用罢了。中午饭张经理他说要请客,分明是一桌美味佳肴,张经理却对大家说:“各位,尽本人微薄之力,准备的菜肴不好,请大家给予谅解。”大家举杯笑之,异口同声地说:“满意,满意,太丰富了”,张经理红光满面一一给大家敬酒。 会写字的人不轻易宣扬自己擅长书法,会画画的人,不愿意随便让人家晓得自己善于做画。“深藏不露”实际上是中国人守身哲学的应用,为我们奠定“立于不败之地”的良好基础。 现代人认为:应该主张“透明化”、“公开化”、“台面化”,把自己的实力,毫无隐蔽地展现无遗,通过实力的展现来稳固自己的位置。在复杂的社会里,把自己暴露在明亮处,如果有人躲在暗处要计算你,是不是相当的危险和不够的安全呢? 当今社会,这是一种十分矛盾的倾向。我们一方面喜欢用“深藏不露”,一方面却极力鼓励别人“有本事尽管使出来”。这一套“诱敌”之计,用在敌人身上情有可原,用在自己人身上,恐怕有“存心不良”嫌疑。有本事马上急于表现出来,那也是“早死”的一种原因。 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层管理中的重要岗位,经常出现如走马灯似的频繁换人,很难适应一些人能长时期性的开展正常工作。为什么?原来这些新手上任,喜欢过早、过快、盲目地表现自己的能力,他们不管自己的表现合不合理,也不考虑别人能否接受,自认为是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却忘记,最根本的管理目的和手段,“鲶鱼效应”中的管理理念是由于鲶鱼的存在,让更多的沙丁鱼能活起来,为什么?理由很清楚,渔夫就是想卖个好价钱,并不是请鲶鱼来吃掉沙丁鱼的。而出现一意孤行强制推广,一旦在实施中出现问题,就会变的束手无策,可怕的是往往一意孤行的人得不到同伴们的支持、同情和理解,当然招致“早死”的恶果。 我在这里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一味的追求引进西方先进管理模式的同时,也应该思考一下“国情”,能否“因地制宜”地采用一下中国式的理念管理。 张经理首先做的,他来到一个比较陌生的环境,大多会冷眼旁观一段时期,看看这个新环境有些什么样的人物,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规矩,我们称之为“入境问俗”,也有人称之为“适应环境、熟悉环境”。为的是“不要随便表现,以免遭受不良的打击”,“看看情况。应该如何表现大家才会接受,对自己最为有利”,因此“先投石问路,看看反应如何,再做进一步的决定”。 张经理采用的办法,有本事不随便表现,先看情况。沟通交流套感情,熟悉环境拉关系;把握现状找切口,衡量情势看变化。门路找妥当了,再做出合理的表现,才可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至少立于不败之地。 现实社会用人原则是不讲能力,却十分重视本事。而只有能力没本事的人,往往刚开始表现就要遭殃。有本事的人,就能够把能力表现得恰到好处,那是最受人欢迎的。 虽然近年来“以人为本”的理论是西方引进的,但我们的老祖宗才是原创! 我们中国人一直都提倡:做事先做人;要处理事情,先处理心情...... 这些都是例证。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很多能力很强的人,郁郁不得志,终生都在怨天尤人。反思一下,若我们不是一味地表现自己,而忽略了团队合作;若我们不是自恃有能力, 而处处瞧不起他人;若我们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假如,我们能够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带领团队,帮助他人,跟大家愉快相处,相信我们的能力,就不再是伤害自己和别人的利剑,而是我们成功的基石。
其实大家也都知道,真正成功的人,都不是最有能力的人,而是最属于协调和团结他人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