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P2P“野蛮”长成全球最大 平均每月六七家跑路
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下,P2P网络贷款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成为传统金融服务的有益补充。然而,由于长期缺失监管,这个行业一直处于野蛮生长状态。跑路、资金链断裂或倒闭等现象频频出现,给P2P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在刚刚结束的“互联网金融·中国峰会2014论坛上,许多业内人士认为,监管政策的出台已刻不容缓。
高收益“掩盖”高风险
平均每天1家资金链断裂
近年来,P2P网络贷款在中国狂飙突进。新近发布的《中国互联网金融报告(2014)》显示,截至2014年6月,全国P2P网贷平台数量达到1263家,半年成交金额接近1000亿元,预计全年累计成交将超过3000亿元。
据美国P2P研究网站Lend Academy数据,美国两大P2P网贷公司Lending Club和Prosper2013年的成交量总计24.2亿美元。与中国P2P市场的“百花齐放”不同,美国市场主要由上述两大巨头垄断。慧财网CEO彭勇说,中国P2P不仅个数遥遥领先,交易额也超越美国,无疑是全球“最大”的P2P市场。
尽管P2P网络贷款这种普惠金融让许多人受益,但由于缺乏法律规范,监管政策不明确,业务运作不规范等原因,P2P网贷交易量迅速膨胀的同时,风险也开始显现。
从2012年末优易贷跑路,到近期旺旺贷涉嫌诈骗跑路,P2P行业已经爆发了几轮的跑路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共有55家平台出现跑路、提现困难或运营不善而关闭。去年10月以来,几乎平均每天就有1家平台陷入资金链断裂或倒闭状态。8月新上线平台北京龙华贷更是只上线一天便“跑路”了。据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介绍,截至7月份,可查的P2P机构有1200家,实际跑路的有150家,去年以来几乎平均每个月都有六七家跑路。
但是,P2P投资者的热情却不降反增,P2P的交易量也不断攀升。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P2P网贷市场相较第一季度有明显增长,行业交易规模达381亿元,环比增长26%。
网贷之家CEO徐红伟坦言,“高收益产品是网贷行业的突出特征,目前P2P产品的平均回报率在17%左右,远远超过其他理财渠道。”
5大原因“跑路”
投资人损失巨大
自2007年“拍拍贷”把P2P模式引入中国内地,已经7年发展,但由于一直缺失规范的监管,行业发展也一直饱受争议,许多问题积重难返。
实际上,P2P网贷平台在本质上是充当信息中介作用,但由于信息不对称,风险很难避免,“跑路”成了P2P的重要“灾害”。记者梳理发现,跑路的平台基本分为五种情形:
第一种是纯诈骗平台。如网金宝和科讯网等平台皆因低行业门槛、无监管等使用虚假信息资料实施诈骗。据网贷之家统计,截至2014年7月底,纯诈骗平台有20多家,约占跑路平台数量的14%。
第二种是非法集资,即平台吸收投资人资金自用或给关联公司使用。这就造成了投资资金安全度低等问题。如自融平台多为“借新还旧”,若后续资金填补不上,则将发生资金流断裂。
第三种是搞资金池,即不使用第三方托管机构,将投资人的钱放入平台关联的资金池中,再由平台借给借款人,资金流向不透明。
第四种是平台自行担保,即P2P平台自身为借款人做担保,或网贷公司之间进行“同业拆借”。由于审核机制、风控能力等的缺乏,借款人的信誉问题往往难以确保,或者把一家平台的兑付风险传到另一家,最终导致出现坏账等问题。
第五种是单人借款金额大导致经营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跑路的网贷平台“吸金”数额多则达数十亿元。如北京隆尊资产跑路前募集的资金超过35亿元,投资者人数约4000人,平均每人损失接近90万元。浙江锦融运通跑路后,损失最为惨重的个人蒸发的资产更高达3615万元。
“我们需要标准,有了标准才好做事”
P2P行业近些年来平均每年均有上百起网站跑路,各种各样的欺骗服务也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政府的态度不够明朗、监管层认识不足、行业自律难以组织、社会大众对P2P不够了解等,都是造成当前P2P行业困境的因素。
新贷创始人张扬认为,监管的首要任务就是对高管的资质进行审核,设定相应的准入门槛。“此外,在提升IT建设方面监管部门应该对P2P交易进行监控,看P2P公司是否存在资金池、期限错配、拆标、自融等违规行为。”张扬说。
但至今仍没有关于P2P监管的权威政策出台,只有零星的几条监管红线,规定了P2P不能做什么。就目前情况来看,从P2P平台的定位、到行业准入门槛是备案制、牌照,还是负面清单监管,再到是否应去担保等仍争议不断。
“我们到底归谁管?目前都没有一个界定。”易通贷COO康文表示,“我们需要标准,有了标准我们才好做事。”
据银监会创新部副主任杨晓军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圆桌会议上透露,P2P监管细则规划将于今年下半年或2015年初最终出台。
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