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的捆绑
既然李某是在山上被杀害的,那他是怎么被杀的?答案还得从他的尸体上寻找。
首先引起童烈注意的,是李某身上捆绑的绳子,极其反常:双手上的绳子是呈八字形捆绑的,一层一层地多次缠绕,太过细致了;脚上的绳子虽然已经脱落,但看上去也是如此。
这些都说明,李某是遇害前被人捆绑着的,而且李某是自愿被捆绑的,没有任何反抗。
再看李某脖子上的“夺命”绳索:后端很长,前方形成一个环,犹如北方草原上牧民的套马杆,只要后方一拉,前方的环就收紧,死死地勒住脖子。这个环形绳子同样非常细致,也印证了李某是自愿被捆绑的。
童烈脑海里出现一副几乎荒诞的画面:难道死者和凶手在玩一种特殊的性游戏?就在几年前,在宁波市区一出租房里,一名中年男子就是这样把自己给勒死了!
不过,童烈很快就否定了这种可能。因为从绳子的勒痕来看,分明是要致人死地的,而且即使是在玩游戏,另一方一旦发现情形不对劲,可能会立即采取抢救或其他弥补措施,那样现场就比较混乱,总会留下痕迹的。
果然,证据就在不远处。在距离李某尸体8米远的山上,有两株成人手腕粗的小树紧挨着生长。在两株树干上,距离地面约60厘米处各有一处擦痕。
经过检验,两处擦痕上都有绳子的成分,说明勒住李某脖子的绳子是套到两株树干上的,也证实了凶手勒死李某的决心。
失败的相约自杀?
是什么深仇大恨让凶手如此决绝地要勒死李某,李某又为何心甘情愿被对方勒死?
童烈说,任何案件的现场勘察,都是在印证一种可能,排除掉其他的可能。
李某是不是遭受了精神上的胁迫,比如对方声称如不配合,要杀他全家,或者他有什么把柄落在对方手里了?但童烈从现场勘察感觉到,李某与对方存在某种默契,被捆绑时毫无反抗,对方就像捆绑桌椅一样把他绑住。而且他的鞋子就掉落在身边,如果有挣扎、逃跑,就不会出现在这里了。
不管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李某看上去完全是自愿被捆绑,自愿被杀死的!
那么,他为什么会自愿赴死呢?童烈想到了一种可能:他与凶手相约自杀。
在童烈以往侦办的案件中,这种情形也出现过多次:一个杀死了另一个,没死的那个要么是自杀不成功,要么是杀人后没有勇气自杀。
李某是不是这种相约自杀的牺牲品?童烈从现场没有搜寻到这种可能的证据,却也为案件的侦破指明了方向:李某生前有自杀倾向,凶手跟他是熟悉的!
他雇凶杀了自己
童烈说,他的工作到此就结束了。但让他感叹不已的是,自己办案这么多年,想象力还是不够“丰富”。
办案民警调出了李某生前的手机通话记录,还通过技术手段查找了他生前的QQ聊天记录,结果都指向了他的一个“熟人”王某。案发2天后,民警在河南洛阳抓获王某,并将其押解回宁波。
王某是个20岁出头的山东小伙,此前没有任何违法犯罪记录。不过,他的交代却让办案民警都跌破了眼镜———
时间倒回到一个月前。
无聊的王某在网吧上网,这时有个陌生人加他为好友,此人就是李某。
开聊没几句,李某便让他帮个忙,当然也不是白帮的,成功后他将会得到3万元。
面对如此好事,王某也聊开了。
不料,李某却提出了匪夷所思的要求:“你把我杀了……”
王某笑了,以为对方是开玩笑。可他没想到,这一切都是真的。
李某一心求死,王某想想既能“成人之美”,还有钱赚,犹豫了几天还是答应了下来。
那天,王某应约来到宁波,李某驾驶自己的私家车带他到了东钱湖。李某有个想法,他要死在依山傍水的地方。
“你的这个不行,看我的……”见王某只带了一把小水果刀,李某打开了后备箱,里面装满各种工具,有绳子、有刀等。
两人正要离开,突然发现隧道口附近有一个监控探头,于是赶紧转身避开,一起迂回爬上山去。
“你把我的头砍下来……”到山上悉数拿出各种工具后,李某开始教王某如何帮自己的忙,还提出了要求,但事后王某觉得不妥,未能如他所愿。
两人配合非常默契,王某将李某的双手双脚捆绑起来,连嘴巴也用领带勒住,最后用套马杆一样的绳子勒住他的脖子。
其间,手机响了起来,李某显得更加急迫,连连催促王某:“快点动手,肯定是我老婆!”
动手前,李某还表示要把他身上的手机、手表都送给王某。王某说,他已经收下了说好的3万元报酬,多余的钱财他不要。不过,李某说反正扔在这山上也是浪费,他才收下了。
李某还想把汽车也送给他,但被他坚决拒绝了。
一切准备就绪,王某将李某捆绑到那两株小树上。平复自己的心情,他死死地拉住套在李某脖子上的绳子,李某“如愿”死了。
但王某不知道的是,就在雇他杀自己之前,李某早就买下了9份意外保险,总赔付金额达180万元,受益人正是他的家人。
而李某也没想到的是,一旦事情败露,他买的这些保险成了一堆废纸。
来源:东南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