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 “双11”已催生零售业新常态 “毫无疑问,双11这场互联网式销售已经成为零售业的新常态,成为全民消费的热点。”曹磊这样认为。 “双11”已被称作“购物狂欢节”,呈现出明显的全民参与特征。曹磊表示,纵观“双11”蓬勃发展的六年,除了传统百货业,越来越多类型的企业“接棒”,将“双11”设为重要销售节点,进行“线上+线下”联动促销。 “可以说,这一消费时点迎合并充分挖掘出国民升级的消费需求。”曹磊分析,短短六年的时间,“双11”让传统电商购物平台从原先的阿里巴巴“独挑大梁”,变成了现在的“百花争鸣”,越来越多的零售业愿意在这一天,自动加入到“线上线下”互动中来。 对这场蔓延至全球的“全民购物节”,曹磊认为,对业内而言,利用好这一消费引擎,也正是传统零售业与移动互联网相融合的必由之路。“互联网消费市场已然高度市场化,‘双11’也将是整个商品经济走向销售转型的转折点。”他表示,未来,这样的互联网式消费模式还将为传统行业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杭州市消保委副秘书长陈杭: “双11”已演变成全民消费的节日 杭州市消保委副秘书长陈杭认为,“双11”已经演变成全民消费的节日,这本身是一种消费现象。而这几年,这种消费现象出现了网络化的全民参与、商品多元化、年轻群体为主、消费欲望强烈的特点。 陈杭认为,现在商家都在不断推出各种营销手段,比如前几天,一个服装品牌与知名设计师合作的商品在杭州开售,不到几分钟就全部抢光。再有,面对苹果手机的饥饿营销,还是有消费者愿意加价购买。 不过,陈杭认为其中一些非理性的消费,有点令人担忧。“现在消费者处于非理性的消费爆发期,我们很希望更多的社会资源、专家学者、媒体参与消费教育,给目前市场的天平另一端增加一些砝码,让消费者的消费心态更平衡、更健康。” 陈杭还表示,“以往的消费对象,主要是吃穿住行生活所需的商品,多集中在年终。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也是在这波消费结束之后的3月份。现在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日应该不再局限于这个时间点。” ■链接 “双11”消费能量 连美股都惊呆了 “双11”网购狂欢大幕初启,阿里巴巴迅速刷新纪录。昨天零时38分成交额即过百亿元人民币。在“双11”推动下,阿里巴巴美股10日大涨4%,盘中市值一度首超3000亿美元。京东、唯品会等中概股受“双11”刺激也均录得超5%涨幅。 今年“双11”阿里巴巴“天猫”首推“全球化”概念,不仅国内买家可优惠“海淘”,海外170多个国家买家也首次通过速卖通等平台参与到这场网购狂欢中。阿里巴巴“双11”惊艳开端在资本市场得到积极肯定。 继9日114.56美元收盘后,10日阿里巴巴以117.27美元高开,最终收报119.15美元,大涨4.01%。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股价盘中最高上攻至119.45美元,总市值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上市两个月以来已稳步逼近全球最大互联网公司谷歌3700亿美元总市值。 不过,10日中概股受“双11”狂热刺激下涨幅最高的电商企业并非阿里巴巴,而是其国内市场竞争对手京东。当天京东美股大涨6.1%,收报26.25美元。但其最新市值361亿美元相较于阿里巴巴还有巨大差距。 此外,“双11”参战电商聚美优品及唯品会也分别大涨5.28%和5.01%,当当网上涨3.84%。首次参加中国“双11”大战的国际电商大佬亚马逊,涨幅为1.75%。 据新华社 ■评论 “双11” 要为新常态注入新能量 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经济结构主体。在这一背景下,“双11”作为新锐消费时点,要为新常态注入更多正能量。 从历年的消费成绩单看,让“双11”的消费潜能有序释放,对促进消费升级、经济转型大有裨益。同时,物流业等服务业和市场监管部门面对消费的“井喷”,也可将其作为一场有益的练兵。 事实上,“双11”消费盛宴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已覆盖越来越广阔的行业。越来越多的线上线下汽车、房地产企业商接棒,将“双11”设为重要销售节点进行促销。这一消费时点迎合并充分挖掘出国民升级的消费需求。 消费是经济增长“引擎”,是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稍有回落,但消费增长势头良好。消费在当前投资增速高位趋缓、出口增速换挡的背景下,发挥了经济运行“稳定器”的重要作用。 受分配体制不合理、政府公共产品投入不足、社会信用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我国居民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消费环境、消费供给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双11”通过调整供给挖掘出可观的消费潜能,为经济新常态注入正能量的同时,也为有关部门打破其他制约瓶颈、释放更大消费潜能提供了信心。 我们欣喜地看到,10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增加收入,让群众“能”消费;健全社保体系,让群众“敢”消费;改善消费环境,让群众“愿”消费;要扩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消费,提升宽带速度,支持网购发展和农村电商配送。这将为消费潜能进一步释放提供充足的动力。 据新华社 记者 章卉 褚睿雅 高丽莎 祝瑶 王枫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