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 2010年03月02日 儿童多动症是指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儿童出现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动过度、注意力集中困难、冲动行为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点的病症群。 病因: 确切病因尚未肯定,可能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 遗传因素。多动症儿童的父母、同胞和亲属中,在儿童期患该病的较一般家庭多。对孪生子的研究发现,单卵双生子的同患病率可高达100%,而双卵双生子仅为17%。提示本症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可能为多基因遗传。 (2) 脑损害及发育异常。部分儿童在产前、产时或产后有脑部受损的病史,如早产、难产、新生儿窒息、脑炎、脑膜炎、颅脑外伤及中毒等。有些患儿有神经系统体征,如动作笨拙、肌张力轻度增高、腱反射亢进或不对称等。脑电图约50%出现轻度异常,磁共振成像检查也发现异常。 (3)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对诱发本病有一定作用,如单亲家庭,过分溺爱或放任不管等会影响儿童的心理活动,导致多动性表现。 (4) 其他有报道认为多动症与脑生物化学、激素等异常有关。 症状与表现: 以动作过多和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要表现,并伴有一种或多种其他症状。 (1) 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力很难集中是本症的突出症状。表现为上 课不能坚持听讲,容易受外界细微干扰而分心;对各种活动难以持久,做事有始无终,即使感兴趣的事情也只能在很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有时上课虽表面安静,但思想开小差,对讲课内容听不进去。 (2) 活动过多。活动过多是本症另一个主要症状。常在幼儿期就有过分地跳跑、翻滚及不走直路的表现。上学后更明显,整天好动,小动作频繁发生,内容变化莫测,即使在课堂内亦有各种小动作及不遵守纪律的表现。部分患儿表现为动作不协调、笨拙缓慢、难以完成精细动作。 (3) 冲动性行为。表现为易激动,缺乏克制力,做事不经思考即行动,常对某些普通事件作出过激反应,因此常在集体活动中不合群,好与人争吵打架。 (4) 学习困难。多动症患儿智力正常,但由于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成绩往往不好。 案例: 一日,公司同事夫妇带着他们的六岁小男孩来我家,心情十分焦虑对我叙说。原来他们的孩子与同龄的其他孩子相比,在有些方面很不一样,如注意力一会儿也不能集中,经常分不清左右,绘画或写字时常左右颠倒,平时很容易发怒,动不动就大哭大闹等(三人还在聊关于这个孩子事情的时候,小孩子已经钻入我办公桌底下去了)。孩子父母急盼希望能得到心理医生为孩子解决这些问题。 分析: 这位小朋友的症状是幼儿多动症的表现。此病是幼儿常见症状,病因尚不清楚,病儿智能发育正常,从他进门后各种动作表现而发现他有轻微脑功能障碍,孩子表现出与智力水平不相称的活动过度。聊的过程中也了解到孩子在婴儿期已经有所表现,表现为手脚动个不停,难抱、难哄、易激怒。 幼儿多动综合症的治疗关键还在于教育引导。父母应当争取与老师取得合作,共同教育,应用正确的态度关心爱护幼儿,有微小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要求幼儿入睡、起床、吃饭、学习、游戏等活动均要有规律,不能迁就。对幼儿的教育应循序渐进,且不能过分苛求,对幼儿不正当的言行应好言相劝,因势利导,制定过多的清规戒律并强迫其执行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 咨询要点: (1) 支持性心理疗法。首先应向家长和老师解释病情以取得双方的理解,要关心和爱护儿童,不能打骂、歧视和体罚患儿,否则会损害患儿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不利于配合治疗。 (2) 行为矫正疗法。阳性强化法、消退法及惩罚法等行为治疗方法可以清除冲动任性等不良行为。例如当儿童完成某一项要求时即给予口头赞许或者物质奖励(阳性强化法);未完成某一项要求时或出现不良行为时即取消奖励(惩罚法)或不予理睬(消退法)。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六岁以上的学龄儿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