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好意味着营养好,越新鲜就表明越安全……你是否想当然地将这些词语画上了等号。很多情况下,这些等号是不成立的。 花样多≠营养全 有些人认为自己所摄取的食物花样够多了,却没有意识到很多食物是同一类的。比如,炖排骨、炒猪肉片、酱猪蹄、回锅肉等其实都是“猪肉”;馒头、烙饼、面条其实主要的用料都是“面粉”。全面的营养来自于饮食多样化,不是花样翻新而是食物类别吃得越多越好。应当经常挑选不同种类、不同品种的食物。比如用牛肉、羊肉、禽肉、鱼肉来代替猪肉;用小米、燕麦、玉米、红豆、绿豆、芸豆等粗粮代替部分精制面粉。 吃得好≠营养好 有些人认为有鱼有肉就是营养好。这种想法来源于食物匮乏时代,总是忍饥挨饿,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大鱼大肉,满足口腹之欲。现在市场上食品种类丰富,如果长期吃大鱼大肉,容易导致能量过高,造成营养失衡,增大肥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风险。建议人们要按照平衡膳食原则,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适量吃鱼、禽、蛋和瘦肉等。 价格高≠营养高 不少人以为,越贵的食物营养价值越高,尤其是给老人和孩子选购食物时,更不吝啬花钱。其实,食物的营养并不与价格成正比,比如市面上有土鸡蛋、五谷柴鸡蛋、宝宝蛋等“高价蛋”。但并没有研究表明,它们的营养比普通鸡蛋高。同样的道理,普通的水果并不比高价进口的营养价值低。 越新鲜≠越安全 从食物安全的角度来讲,有些食物越新鲜反而越不安全,如鲜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易引起食用者中毒,因此,选择干制的黄花菜会比较安全。又比如新鲜泡菜在腌制后的1~3天内,亚硝酸盐浓度最高,有致癌性,应该避免食用这个时期的泡菜。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