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客服电话:0574-65520000
搜索
查看: 8852|回复: 1

沧桑一路寻——宁海城市道路历史拾遗

[复制链接]

3234

主题

4053

帖子

3万

积分

Lv.19 宰相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37762
在线时间
223 小时
发表于 2015-3-9 10: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下载宁海在线客户端

3234

主题

4053

帖子

3万

积分

Lv.19 宰相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37762
在线时间
223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10: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每天,我们或都经过城市的大街小巷。这些道路中,有的是亲切熟悉的归家路,有的是车水马龙的商业街,有的甚至是误打误撞走错的陌生小巷。当我们翻看城市的历史,不少途经的道路就承载着城市记忆,留着城市变迁烙印。
  路名的数量变化直观地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记者日前从县地名办了解到,我县目前拥有街路巷弄名518条。改革开放时期,我县有62条路名,主要集中在城区。发展至今的路名数量,较30年前增长8倍多。在城市规模持续扩容,道路不断增加的同时,城市记忆也经不住时间的冲刷,一些街路巷弄名的故事也逐渐被我们淡忘。为此,在我们目睹城市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不妨也回味下老城街路巷弄名的那些往事。
  县城街巷史海钩沉
  说起老县城,很多人脑海里会出现“缑城”两字。
  如今的老城区,多为跃龙街道地图中心的一片区域。
  翻开清光绪年间《宁海县志》地图,当年县城的轮廓清晰可辨,即靖海、登瀛、拱辰、迎阙、迎薰、登台六城门内。按照今天的地图来看,最北为如今的北大街—环城北路,东至环城东路,西至环城西路—西郊路,南至环南西路—环南中路—环南东路一带。在这幅史料可寻的县城地图上,记载的街巷地名并不多,水角林巷、秧田头巷等一些巷名看起来似乎也有点陌生。
  而据更早的文献记载,南宋嘉定年间(1206~1210),城内有坊十一。这里的十一条街巷,就是南宋城区的城市骨架。明末清初年间,明崇祯五年至清康熙十三年(1632~1674),城内有巷十二条。可见这期间四百余年,县城的规模变化不大。
  至清朝光绪二十八年(1902),县城的巷增加到30条,且有大街。当时时值清末民初,中国进入社会近代化转型时期,地处浙东的宁海经济社会发展也可见一斑。至民国33年(1944年),县城主要街有6条,巷弄34条。这里的6条大街,至今还被保留,分别为西大街、后街、县前街、中大街、北大街、东大街。
  建国后,随着城镇建设发展,不少街巷改变旧貌。1966年“文革”开始后,部分传统街巷地名被废。1982年,遵照国家地名普查相关文件精神,我县着手地名普查,并于1986年重新复查、补充。1986年当时城关镇共有街6条、路38条、巷43条、弄169条,有部分路巷未定标准名。
  改革开放后,宁海城市发展势头更加迅猛,街巷地名也亟待规范统一。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时县地名办邀请相关学者对县城街路巷弄称进行了命名,其中大多数沿用至今。
  当时起名由宁海传统《四门民谣》“东门沥卤溚浆,西门大棒夹枪,南门瓜瓠茄菜,北门金银珠宝”为基础。即东门以海、河为主,如玉河路、靖海路、东海路、兴海路、淮河路等等,西门以花草为主,如玉兰路、红枫路、金桂路、丁香巷、松竹路等等;北门以名人、天象为主,如北斗路、银河路、天寿路、怡惠路等等;南门则保留老地名。道路人文内涵和地名指位性相得益彰。
  街巷路名各有来头
  城区里如今朗朗上口的那些路名,背后也有诸多故事,或喜闻乐见,或令人感怀,如同打开和还原历史的一把“密钥”。尤其是一个个充满人文气息和个性特征的地名,无不显示着一座城市的底蕴。为便于识记和指向,城区的道路名称多以当地的水系、桥梁、寺庙及其他地形地貌名称命名,姓氏地名也占有很高的比例。综合来说,城区路名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
  1、以历史人物得名,如中山路、怡惠路、天寿路、柔石路、学勉路、正学路、大夫第巷等。
  2、因商业市肆得名,如市门头路、后街等;以行业集聚而得名,如大米巷、小米巷、菜市巷等。
  3、以宁海城门得名,明朝嘉靖年间为抵御倭寇的侵扰,当时的知县林大梁倡议建设新城墙,并设靖海、登瀛、迎薰、拱辰、迎阙、登台六城门,直到民国时期城墙遭到损毁并坍圮。登台门就是现今的西门,迎阙门为现在的小北门。因当时城门的位置,今有靖海路、登瀛巷、拱辰巷、银菊(迎阙)路、登台路。
  4、以姓氏得名,如万家巷、柴家墙弄、周家巷、韩家巷、袁家巷、傅家巷、蔡家巷、李家巷、罗家巷等。
  5、以桥得名,如桃源桥路、春浪桥街等;以河道、水利设施命名,如颜公河路、蒲湖路、樟树潭巷、泊水塘路、沿河路、后井巷、庙港路、万井巷等。
  6、以历代衙署、书院得名,如县前街、文昌巷、避司弄、县后巷等。
  7、以本地名胜旧迹得名,如八角楼巷、龙灯墙巷、西山巷等。
  8、因坊、庙得名,如道义坊巷、三坊墙弄等。
  9、建国后的有时代特征的地名,如人民路、解放路等。
  上述路名不一而足,虽然路名的由来形形色色,但随着社会的变迁,我县的城市形态、道路布局一直在发生变化,许多地名被完好地保留,有的也在发展中消失,像“健康巷”、“变电路”、“影院巷”、“司马第巷”、“八角楼巷”等一些路名,则永远成为了历史。
  路名背后的名人轶事
  先生之风
   小城故事多,说起路名里的名人,多会想到正学路、天寿路,而不会想到紧邻这两条路的怡惠路。
  据传五代十国吴越国时,县令陈长官上书极谏减税、被逮下狱而死。因为他的努力,宁海税赋终未增加,因此他受到历代百姓的尊敬。取把实惠遗给平民百姓之意,历朝有长官祠、遗惠祠等纪念这位父母官,怡惠也取遗惠的谐音进入路名。
  另一条学勉路,是取抗战时期的宁海籍烈士朱学勉之名命名,并临宁海中学延伸为勉励学子之意。由于朱学勉烈士牺牲于诸暨,当地还有一所学勉中学。
  按照光绪年间的地图,上述道路都在县城郊外。老县城内的名人路名,更有大隐隐于市的味道。
  城东的一善巷很多人不曾耳闻,现在也因旧城改造而消失。路名的背后是位清代雍正年间因慈善出名的乡贤。出生在此巷内的王肇基在他致富之后,不忘救苦济贫,深为时人所称道,特别是遇上旱灾水灾后,王肇基慷慨捐资,赈济百姓。此巷因他一生行善而出名,遂名一善巷。
  英雄红颜
  跃龙山将军湖的一池碧水让人流连,位于城南小学东侧深巷的将军路相较之下暗淡许多。其实两处的将军都是同一人,即五代十国时期,南朝梁武帝时的殿前将军田什。
  田什将军是陕西凤翔人,候景之乱时也多有战绩,他的两个儿子也在此次战争中牺牲。因为战事不利,田什和一行人等退至宁海,战乱结束后亦驻守宁海。不久,梁朝就被陈朝取代,戎马倥偬大半辈子的田什将军就将余生留在了宁海,死后墓葬也位于如今的将军路附近。因其在宁海“保境安民”,许多胜绩为后人所怀念,县城也有了如此英武的地名。
  皇城将军终老异乡让人叹惋,但城东的一条蔡家巷更多了宫闱红颜的神秘感。
  相传南宋此巷中有一蔡姓女子,不但针线手艺超群,且品貌端正,被诏选入宫,宋孝宗时被封为贵妃。小巷深处的丽人,由此路进入宫门,引来无限风光。此巷遂以此为荣,故称毓秀坊。家族中出贵妃,可谓是一荣俱荣,蔡家也因此而显赫,成为当地望族,后来人们就干脆称此巷为蔡家巷。蔡家巷后因东大街分南北,如今尚存北蔡家巷。
  繁华所在
  路名中的县城变迁史
  不少60后的市民对中大街记忆深刻,作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县城中心,中大街就是一城的繁华所在。据史料记载,中大街早在宋代就是全县最早的商业中心,中大街之名的由来就与此相关。
  遥想当年路两侧商号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各路乡民在此买卖货品,熙熙攘攘的商业街景象就是当年县城的一大胜景。而后来的东大街、北大街、西大街也都因中大街的方位而定名,百年来没变。
  中大街上原有纪念方孝孺的“正学故里坊”和“义井”,但都在文革期间被毁。中大街历史悠久,中大街42弄别名钱家墙弄,内有元戎第,为宁海历来军界中的最高官阶——清代嘉庆广东提督钱梦虎的宅第,因是武将宅,故称“元戎”。钱家墙弄亦以钱姓居住而得名。中大街6弄,别名桶巷,因曾经弄口卖木器桶钵而得名。
  而中大街东面交叉的另一条商业街桃源路,也曾是历代县城的集市。桃源路得名还要起源于桃源河、桃源桥。一种传说河流上桃花夹岸开放,风景如画,故得桃源河名。桃源桥因地处中大街东首,也是古代县城的闹市区,桥上有卖小吃的,有走江湖耍技艺的,有农村来城做“散工”的,繁盛一时。旧时有民谣“正月锣鼓闹元宵,力洋古渡产苔条,菜头萝卜水车出,大小航船桃源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桃源河改路,桃源路也由此出现。如今桃花流水早已不在,桃源南路和中大街的热闹也早已不复。
  胜迹故地
  悠悠岁月中,古城之中也有不少古迹,因城东就曾有两处因名胜得名的司马第巷和八角楼巷。
  老县城人才辈出,司马第巷是因司马第古宅而得名。司马第古宅系清乾隆江苏松江青浦知州黄映庚住宅。明清时称知府副职为司马,故将宅第称司马第。原址在道义坊西侧一带。八角楼巷,因巷内一座八角楼得名。八角楼叫常春楼,为明朝洪武八年(1375),当地住户华九叙建造。据传该楼为六面五层,盘梯可登,为当时县城最高建筑物。在民国初年坍毁,遗址在今城东幼儿园一带。
  如今两处风景已经不见,两条巷子也在旧城改造中消失。名胜难免因历史洪流而消逝,但仍有一些道路却保留了下来。
  龙灯墙巷是城南原宁海宾馆东侧的小巷子,南至环南中路,北至中大街。比起豪宅胜景,龙灯墙巷古时串联了城内重要学术活动场所——文、武两庙的道路。原宁海宾馆馆址古时是宁海古代儒学学宫,建于宋绍兴六年(1136),俗称孔庙。又因它和地处县前街的关岳庙(即现在的县中心幼儿园),又称武庙相对称,又称文庙。该巷原称为文宣巷,时过境迁胜迹无存,后因该巷有围墙弯曲如龙,又勉励学子登仕成龙之意,就有了现在的名字。
  诸如此类的道路还有不少,时代斗转星移,一些道路或从喧嚣变得平静,或从风雅变得平常,甚至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被人们所遗忘。但好在还有这些路名,把历史留下,把记忆留下。
  参考文献:
  宁海城关镇编纂办公室 《宁海城关镇志》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9
  宁海县地名学会 宁海地名资料选编《故园风情》(一)、(二)
  宁海县地名委员会 《宁海县城区地名总体规划(20082020)》
  龙灯墙巷
  将军路
  北蔡家巷
   (来源:今日宁海 作者 胡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户端|浙公网安备案 33022602000116|宁海在线 ( 浙B2-20200368

关于我们|电话:0574-65520000 ,GMT+8, 2024-11-24 23:03 , Processed in 0.087125 second(s), 24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0-2015 NHZJ Inc.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819844444  邮箱:admin@nhzj.com
 未成年人保护服务电话:13819844444  邮箱:admin@nhzj.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