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就这么来了,每天都是热热热。 幸亏有空调,不然哪能愉快地工作、生活、睡觉? 只是空调,是现代的产物,古人的夏天怎么过? 气象狗在冻死人的7月初,还瞥到了欧洲酷热的新闻。 嗯,欧美的夏天一般都不会很热,气温撑死了在30℃附近波动。 这么呼啦啦热起来,老外们怎么办? 好吧,还真是够操心的我。 (张文华/文 陈骁/制图) 一个空调,就能把酷暑挡在外面,然后,闲着没事就想:没有空调的古人,怎么避暑呢? 首先,古代的夏天很可能没有现代这么热。 按照温室效应原理,古代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大,地球从太阳吸收的热量也没现在多。 即便某些个年代会有酷热的夏天,但炎热程度整体而言肯定没现代高。 嗯,既然要讨论,大背景说说先。 再怎么样,夏天就是夏天,还是热的。 不过,既然中国是世界闻名古国,古人过夏天的智慧,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老祖宗聪明着呢,还很环保,还有情趣。 这可不是空调庇护下的现代人能比的。 冰淇淋是古人发明的你知道吗? 你以为冰淇淋是舶来品么? 错,古代的中国,就有冰淇淋啦。 可以不吹牛地说,冰淇淋也算是中国人发明的。 说冰淇淋之前,先说说放冰淇淋的容器。 考古发现,在出土的青铜器中,有一种名为“冰鉴”的铜盆。 啥玩意儿? 是古人在炎炎夏日放冰块的玩意儿,能让房间降温。 这办法,先秦时代就有啦,那时存放冰块的地方被称为“窟室”,是一间考究的地下室。 然后,盛夏到了是吧?得嘞,赶紧滴,去窟室喝两杯去,这跟你去冷气十足的咖啡馆、甜品店像不像? 当然了,此待遇,仅限贵族享受。 言归正传,平民虽然享受不到窟室的凉,可并不妨碍他们嗨皮度夏。 古人会在喝的酒、饮料中加入冰,但元代之前也仅限于此。 元代,冷饮有了新突破,元世祖忽必烈最爱喝牛奶,可是牛奶在夏季不易保存,怎么办? BOSS的爱好,必须满足,于是,不知道谁想出来“在牛奶中加入冰块”,嗯,牛奶的保存时间延长了,BOSS很高兴:赏。 这样,“奶冰”就发明出来了,再然后,什么蜜饯啊果酱啊,都加了进去,这就是最早的“冰淇淋”。 可是,BOSS为了防止“冰淇淋”制作的流程配方外流,还颁布了一道除王室以外禁止造冰淇淋的敕令,这是吃独食的节奏么? 直到13世纪,马可·波罗受到忽必烈的接见,尝到了当时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冰淇淋”,把制作方法带回西方,经过加工改造,才慢慢变成了今天的冰淇淋。 平民的幸福,从明清开始。 那会儿的夏天,满大街冰镇饮食,小贩挑着担子沿街售卖“凉水”。 有的还加入了杨梅、桃子,俗称“冰杨梅”、“冰桃子”,算是水果味的冰饮。 古人度夏穿的用的都很讲究 夏天一热,古人穿的衣服自然就比较轻薄。 富人披丝绸,穷人穿麻衣,反正都很透气,比现在的化纤制品,不知道要好多少,宽宽松松,通风,透气。 而且,古代人没有什么热裤啊T恤啊,男男女女穿的都是长裤长裙,最大限度地盖住皮肤,遮阳。 当然了,真热起来,男人还是会打赤膊的。 女人怎么办?“开裆裤”。 啥? 别想成小屁孩穿的那种,这个裤子还是有点讲究的,外面穿深衣(即上衣下裳连体的一种服装),里面则多穿胫衣。 插一句,胫字多少人不认识? 它是裤子的雏形,只有裤管,没有裤裆,分分秒走光,所以必须外穿深衣。 但深衣也不够保险啊,万一起阵大风,或者过河必须撩起衣服…… 唐朝的女人就幸福多了,唯一有过女皇帝的朝代呢。 夏天女人们的衣服,露、透、薄,半臂装和袒胸装都冒出来了。 半臂装,类似现代的短袖衫,非常前卫。 更前卫的,就是袒胸装,这个,相信大家在电视剧里都看到过,还有著名的“大头剧”就不扯开说了,人家其实还是蛮尊重历史的。 吃吃喝喝,熏香扇子这些,就不说了,现代也有,只是使用率不高,也没那才情和情调。 现代商家的遮阳伞,也类似古代的“翟扇”,就是帝王走过来时的那排仪仗扇,或者是车上插着的那排, 功能都是遮阳挡风,只是古代的精美多了。 接下来出场的,是高大上的瓷枕,内部中空,下端有孔可以透气,这还不是重点,瓷枕瓷枕,瓷器表面有一层釉面,冰凉剔透,是夏季清凉的佳品。 瓷枕最早出现于隋代,最出名的是宋代。 李清照的《醉花阴》“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里说的玉枕就是青白釉枕。 看着就很美啊,当然了,价格更美。 到了明清,瓷枕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被其它材质的、更便宜实惠的枕头替代了。 不过,这些还不算古人度夏的奢侈品,故宫里,珍藏了好几款奢侈品,大家都来感受下啊。 唐代宫廷贵族使用的象牙席,顾名思义,就是以象牙织成的席子,浓浓的土豪风啊,北京故宫博物院中还存有7卷象牙席。 故宫中还有原始状态的冰箱,用天然冰来取得降温效果,嗯,下次去瞅瞅。 这阵子欧洲人热哭啦 以往的夏天,欧洲气温在30℃左右,加上绿化好,整体小凉快,稍微来个32℃、33℃,效果就像我们2013年夏天,绝壁是大新闻。 今年7月初,我们在异常凉夏里冻成狗,欧洲人热哭了:热浪横扫整个欧洲,德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瑞士等地都开启“烧烤模式”,英国伦敦更是迎来史上最热7月,多地处于高温预警状态。 《人不如动物——伦敦地铁里的温度已经超过运送牲口的法定温度上限!》,这是今年7月英国某媒体报道的标题。 这种强度在20世纪大约30年一遇,但现在,它可能每三年半就发生一次。 德国曼海姆近日遭受的热浪也可以说是百年一遇,但今后也许每15年就发生一次。 法国西班牙的部分地区,气温甚至还飚上40℃,呀,不就是我们的2013年么? 也难为欧洲人了。 过去,欧洲的夏天通常不热,很多建筑都没有配备空调等降温设施,很多居民家中不配备空调、电扇。 巴黎的大部分地方也是没有空调的,甚至许多普通酒店也不安装空调。 以往一到夏天,在中国的老外,纷纷逃回国避暑,包括非洲人! 今年他们悲哀地发现,在哪都热。 毫无准备的欧洲人,怎么熬? 他们可没我们这么丰富的避暑经验,只好简单粗暴地来,海滩海滩,泳池泳池,比基尼比基尼,冰淇淋冰淇淋,就这些招儿。 总之一个原则:哪里有水去哪里。 倒是巴黎郊区的火车,因为担心铁轨变形而放慢了行驶速度。 来源:今日早报
|